/>解缙等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一丝谨慎与小心。要知道,此时的内阁学士,其权力远远比不上明朝中后期那般强大。
这三人虽得以入阁,却都是翰林出身,官品级别并不高。当下,他们更多地承担着秘书的职责,负责为皇帝提供一些建议,同时传达圣上的旨意。
杨荣资历尚浅,在这样的场合下,选择了保持沉默,静静等待解缙和胡广的发言。而胡广为人谨慎,平日里寡言少语,此刻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于是,朱棣那威严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解缙的身上。
解缙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便有“神童”的美誉,能言善辩,才华横溢,在内阁之中堪称最为出众的一位。
解缙当即上前一步,恭敬地回应道:“陛下,关于此事,臣昨日专门向户部进行了详细的询问。户部那边表示进展十分顺利,天下的僧俗百姓都苦于银钱携带不便、过于笨重,交易过程繁琐。再加上陛下您外严内仁、知人善任,治理国家有方,百姓们无不心悦诚服,对陛下的决策坚决拥护,因而都欣然接受使用宝钞。如今,市面上银钱交易的现象显然有了杜绝的趋势,一切都在朝着陛下期望的方向发展。”
朱棣追问道:“这是户部的说法?”
解缙赶忙答道:“确实是户部的奏报。虽说天下间偶尔还有一些无知的百姓仍在囤积银钱,但这些都只是极少数,不足为虑。而且依臣之愚见,陛下已经连续下达了三道旨意,态度坚决,决心果断。普天之下的臣民,又有谁敢不遵从呢?陛下大可放心,此事定会顺利推进,不会有任何差池。”
朱棣听到这里,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说道:“看来是朕过于多虑了。”
解缙似乎察觉到了些许端倪,他心思缜密,聪慧过人,怎会不明白,皇帝突然提及此事,定然是有人在其耳边说了些什么。
甚至,解缙往更深层次去思考,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当初提议禁止银钱流通,正是他提出的建议,莫非有人故意借此事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表面上是对禁止银钱流通一事提出异议,实际上……矛头却是指向他本人?
如此一想,解缙顿时忧心忡忡起来,额头上不知不觉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朱棣敏锐地察觉到了解缙的异样,眉头微微一皱,问道:“怎么,解卿似乎有话要讲?”
解缙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绪,而后说道:“臣对陛下向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岂敢有丝毫隐瞒。只是臣认为,陛下颁布的诏令既然已经昭告天下,所谓君无戏言,却有人胆敢对这等关乎家国的大事妄加非议,其用心可谓险恶至极,恳请陛下明察秋毫。”
朱棣却是淡淡一笑,摆了摆手说道:“不过是一个名叫郭得甘的小儿的胡言乱语罢了。”
解缙听到这里,方才明白原来是一场误会,心中的大石头稍稍放下了一些,但还是忍不住说道:“一个黄口小儿,居然也敢对朝政大事指手画脚,诽谤非议。”
朱棣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也觉得是自己想得过多了。与身边的文臣们相比,那郭得甘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能有什么真知灼见。
心中的疑虑消除,此事也就此作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