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叶蕴尘撇了撇嘴,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吹牛的人见过不少,可还没见过这样自夸得毫不脸红的。
不过这话也只能在肚子里偷偷想想罢了,真要当众说出来肯定没好果子吃。万一惹急了这位老人,说不定腿都会被打断……
"老大爷,内阁制与丞相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啊……"叶蕴尘插进话说道,"内阁里头的成员甚至首席大臣都只负责提建议,决定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而以前那些权臣则是独揽大权,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接着他还强调了一点,即虽然任何组织结构都有可能被人操纵利用,但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有能力预防这些问题发生。"一个英明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识人用人的能力以及如何保持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表情明显缓和了些许,似乎对这段关于内阁功能的论述颇感兴趣……
标注①:伊尹、周公在古代都是有名的贤臣。
叶蕴尘趁热打铁,接着说:"皇上虽然是九五之尊,但他毕竟还是人不是神,会累也会疲惫。每天从早忙到晚处理国家大事,就算是铁打的身体也撑不住。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知道设宰相有风险,但又迟迟不肯取消这个职位的原因。"
老朱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看了看自己的大儿子一眼。
他发现大儿子额头上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皱纹,不由得心疼了起来。要知道,朱标今年才二十七八岁啊!
就已经这么辛苦了吗?!
平时都没有注意到呢。
尽管如此,老朱心里依旧没有改变主意。
即便叶蕴尘说得头头是道,他也承认这小子讲得有一定道理。但老朱的性格非常倔强。之前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才废除了宰相制,没想到刚过不到两年,又有人提出了一个类似"宰相2.0"的内阁制度。
即使这个内阁是机构而不是个人,老朱一时之间仍然接受不了。
沉思了很久之后,他只吐出三个字:"以后再说吧。"
叶蕴尘本以为内阁制能够顺利通过,谁知老朱沉默半天就只说了这三个字,心中顿时急了起来。
正要开口再劝。
但这时朱标抬起手,制止了叶蕴尘,并笑着说:"贤弟,内阁之事关系重大,我父王谨慎一些也是应当的。"
老朱冷冷哼了一声,"老夫吃的盐比你们这些年轻人吃的米还要多。一项制度的制定与取消涉及广泛,能不慎重吗?难道也要跟你一样鲁莽行事?"
叶蕴尘低声嘟囔了一句,"那是您口味重。"
"你说什么?"老朱眉毛一挑。
看到他们又要吵起来,朱标急忙拦住,笑道,"咱们三人在朝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官而已,像这种关乎新政的重大决定也不是我们随便可以定的,大家聊着玩就是了,不必为此闹得不愉快。"
"听大哥的……"叶蕴尘倒了杯酒给朱标,假装不经意地说,"不过我觉得大哥可不是一般的小官,你对国事这么用心,应该也算是一方重要人物吧。"
朱标哈哈一笑,"哈……这不是为兄存心隐瞒,实在有些难言之隐。将来时机到了,一定会告诉你一切,到时再向贤弟赔罪吧。"
"兄弟之间不说两家话,彼此意气相投、肝胆相照。我不是为了巴结权贵才和大哥交好,所以无论大哥是什么身份,这都不会影响我们的友情。"叶蕴尘诚恳地说道。
朱标随即也为叶蕴尘倒了一杯酒,举起杯子道,"干杯,一切都在酒里。"
两人碰杯之后,各自喝下这杯酒,然后相视而笑。
看到这两位年轻人大哥敬重小弟谦恭的样子,老朱心里也很感动。
想当年打江山的时候也有不少老伙伴,可惜死的死了,病的病了。
剩下的人也都变了味儿。
都说我朱元璋狠辣无情,杀了很多功臣,
可那些贵族贪官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恶劣行径,却很少有人提及。
如果不是他们仗势欺人,我又怎么会对旧部痛下杀手?
像魏国公徐达这样一直守得住初心的老战友如今也没几个了吧。
想到这里加上得知徐达身体状况很不好,让老朱心情更郁闷了。
闷喝了两口酒后站起身来,低声说道:"走了。"
朱标也赶紧站起来对叶蕴尘作揖道,"贤弟,我就先陪父王回去了。下次有空再来找你谈天说地。今天的这件事我会尽力帮你争取的,在朝堂上多留个心眼,你不用太担心。"
叶蕴尘连忙回礼,"添麻烦给大哥了。"
"咱们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朱标笑着说,然后对叶蕴尘使了个眼色,悄悄指了指老朱的背影,嘴唇不动地说道,"那首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