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有急事,你们问问隔壁班谭老师吧。”话还没说完,就拿起自己东西径直走了。
班里传来“切----”的声音。
“谁有意见?”白校长一句话,同学顿时一哄而散。
“出了什么事了?”两人边走边说。
“是转学生。”
“这个你处理不就好啦。”
“话是这样说,你还是见见吧,见了你就明白了。”
校长办公室内,四个人在场。
李常同、白校长,还有一对父女。
父亲身材高挑,穿着军官服,一脸肃穆;一旁的女孩子则相反,脸上泛着红晕,或许是到了陌生的环境,显得腼腆了些。
“校长您好,我来贵校是为了我女儿上学的事情来的。”
“您请继续说。”
“我希望您能让我女儿在贵校就读。”
转学生其实很常见,因此在场的两位校长并不惊奇。
李常同依旧和颜悦色地问:“请问您的女儿是要从哪里转学过来?”
“不是转学,我女儿现在没有上学。”
“嗯?”李常同一脸不解。
“我的女儿之前一直跟着我在部队里呆着,所以上到初中就没有再上了。”
中途退出,然后不再上学的情况,在上红州还是比较常见的。
“对于转学生,我们要先进行评估,然后才会决定是否接受学生。这一点请问您有异议吗?”
“没关系的。毕竟我们已经跑了好几个学校,都没有结果。”
复杂的情况慢慢显现出来了,一般来说,各学校对转学生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放的,既然是被拒绝,说明可能有什么隐藏的危险。
“我能详细问一问为什么其他学校会拒绝吗?”
“我长时间在部队里,也没空管孩子,可能一个学期才能见一次面。其他时候都得呆在学校里。”
似乎是担心不接受自己的女儿,这位父亲紧接着又补充:“学费方面不是问题,我干了那么久,这点钱还是有的,即便多给些钱也没关系。”
这可能不是钱不钱的事,学校会有假期,假期学校就会没人,一旦学生在学校里发生了意外,责任方面就很难划分,因此各校都尽可能避免学生逗留在学校的情况。
在上红州这样的地方,学校即便有心思关照不方便每周回家的学生,也不得不考虑成本的角度,所以假期让学生借宿学校的措施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迟迟没有推行。
至于学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学校应该考虑的了。学生出了学校,就不由学校负责了,这已经是当时的共识。
“那就先做一个简单测试吧。说了那么久,还不知道两位怎么称呼呢。”李常同满怀歉意地说。
“我是严盛侯,我女儿严绍晴。”
严盛侯轻轻推了女儿:“来,跟老师们打个招呼吧。”
“老师好。”
“你好呀。”白校长先回答。
希望不会吓到她吧。
还真是腼腆啊。
“我这女儿刚开始可能会腼腆些,但是后面跟人熟了就好。”
“没关系的,现在先进行测试吧。”白校长说着,伸出手指引着女孩入座。
“严先生,能麻烦您到隔壁房间进一步详谈吗?”李常同问着。
“当然可以,还请您带路。”
两人到了隔壁房间,面对面坐着。
“我想进一步了解您家孩子的情况。”
“您请问。”
“孩子的母亲目前在...”
“她妈在一年前的救灾行动中已经殉职了。”
“实在抱歉。”李常同站起来,轻轻鞠躬。
“没事没事,您请接着坐。”
莫名触碰到对方的伤心回忆,实在不是李常同这次谈话的本意,只能硬转话题了。
“过去一年孩子的情况怎么样?”
“她一年没上学,这一年她就呆在家属院里。”
“孩子应该也花了不少时间才走出来吧。”
“的确是这样,她花了很多时间调整,也实在难为她了。”
“唉...”这是作为父亲的一声叹息,不知道包含了多少感情。
“那你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如果我们能做到的话。”
李常同这样问,是希望能够对这样情况的学生多一些帮助。
“没有了,没有了。能有机会让我女儿入学,对我来说就已经很幸运了。”
莫名有一种感激涕零的感觉。
下午,考试结果出来。
“这个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