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门,汴京城北垣偏西之门户,其名寓意“以德制胜”“德义凯旋”,素有“军门”之誉。宋钦宗驻足于高达三十余丈的得胜门下,望着那厚重的城门,心中五味杂陈。往昔,宋辽鏖战、金兵犯境,此门皆历经战火洗礼,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而如今,又将在此处见证一场对蔡京余党的严惩,历史的车轮似乎总在这城门之下,无情地碾压着罪恶与正义的边界。
片刻后,宋钦宗登上得胜门的城楼,身后是汴京城内大小官员、将领,众人面色凝重,皆知今日之事关乎大宋的朝纲与民心。
得胜门外,数百人被绳索紧紧捆绑,周围是数十名身着素衣、头裹红巾、手持大刀的刽子手,每位刽子手身旁皆站着刑部或皇城司的差役。这些罪犯神色各异,有愤怒、有不甘、有恐惧,然更多的是解脱之意。想来他们也深知自己恶行累累,今日被清算,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这是罪有应得。往昔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如今只待命运的裁决。
周边早已聚集了数以万计的百姓,且人数仍在不断攀升,从城内各个街巷如潮水般涌来。
“陛下,蔡京余犯中首恶同谋、附逆军犯、谄媚拥戴者,共计三百九十七人,皆已押至,请陛下定夺!”
“杀了他们!”一声怒吼突兀地响起,打破了现场的寂静。
“陛下,这些人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杀了他们,为我大宋除害!”
“苍天有眼,此等恶徒终于遭报应,老身便是死也瞑目了!”
“我那可怜的孩儿,只因冲撞了蔡京党羽,便被无辜害死,今日定要他们血债血偿!”
“杀!杀!杀!”
百姓们的愤怒如汹涌的火山喷发,声声呼喊汇聚成一片声浪,在城外的上空回荡。
“诸位爱卿,百姓的愤怒便是天理昭彰。这表明这些人罪恶滔天,死有余辜,也凸显出朝廷往昔与百姓的隔阂之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朝廷失了民心,百姓不再信任,又怎能指望在国家危难之际,百姓挺身而出、共克时艰呢?古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中深意,望诸位铭记于心。”宋钦宗神色凝重,言语间满是感慨。他不禁想起前朝那些因失去民心而走向覆灭的王朝,深知若不以此为鉴,大宋亦可能重蹈覆辙。
宋钦宗抬手示意,人群渐渐安静下来。“父老乡亲们,朕既将他们押至此处,便不会姑息。犯了错,就必须接受惩罚,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朕也要告知诸位,这些人只是大宋官吏中的一小撮败类,还有众多官员在兢兢业业地为大宋、为百姓操劳。切不可因这些人的恶行,而对朝廷和官吏丧失信心。朕在此告诫天下读书人,若想为官,便要一心为民,莫要心存贪念,否则,这便是下场!请相信朕,相信朝廷,大宋的未来必将光明,朕所期望的盛世定会到来!”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百姓们皆陷入沉思,细细品味着宋钦宗的话语。
“验明正身!”
“杀!”
随着一声令下,第一批五十名罪犯被拉至刑场。刑部官员宣读罪状,皇城司差役仔细核对身份,刽子手高高举起大刀,手起刀落。刹那间,数十颗人头滚落,鲜血喷涌而出,高达数尺。那血腥的场景,冲击力极强,即便是种师道、狄咏等身经百战的将领,也不禁脸色微变。战场厮杀虽残酷惨烈,然此刻这般近距离的行刑,更让人感到震撼。城楼上,数位官员脸色惨白,忍不住呕吐起来。
“都给朕睁大眼睛看好了!”宋钦宗目光如炬,扫视着那些别过头去的大臣,大声呵斥道。他强忍着内心的不适与不忍,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行刑现场。并非他冷酷无情,而是他深知历史的教训。昔日,因处置不力、心慈手软,许多逆案之人未得到应有的惩处,以致后来不断有人试图翻案,扰乱朝纲。这一次,他必须要让这些人付出沉重的代价,让所有人都明白,权力的游戏虽残酷,但公正与严明是维护朝廷稳定的基石,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与退缩。
这场处决持续了一个时辰之久。人数众多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罪犯的身份都要经过严格的验明和详细的罪证宣读,要做到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让公正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李华在城门前高声禀奏:“陛下,此次蔡京逆案主要人员已全部伏诛,共计三百九十七人,请陛下示下!”
宋钦宗沉默片刻,缓缓说道:“人死如灯灭,虽其生前罪不可赦,但念其已受极刑,就由内库拨款,赐每人棺木一具,葬于燕山之外,让他们在那里见证大宋的长治久安。”
“陛下仁慈!”李华跪地叩拜。以往,这些逆案之人多被弃于乱葬岗,任由野兽啃食,今陛下此举,实乃仁至义尽。
“陛下万岁!”
“陛下英明!”
百姓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在城外的天空中久久回荡。
“朕有一个梦想,大宋境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