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尚早,四更天的夜色还未完全褪去,贾复在玲云的催促下,开始了他大婚之日的准备。玲云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红晕,眼中闪烁着期待和喜悦的光芒,她细心地为贾复整理着衣冠,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她对这一天的重视。
贾复穿上了精心准备的喜服,这是一件绣有金丝龙凤的红色长袍,象征着吉祥和富贵。他的发髻被玲云细心地梳理,最后戴上了一顶黑色的纱帽,帽檐上镶嵌着一块翠绿的玉佩,显得庄重而不失雅致。
随着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小院中的喜庆气氛也越来越浓。红绸、灯笼、彩带,将整个院落装点得喜气洋洋。玲云的姐妹们,以及容嬷嬷,也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忙碌地准备着婚礼的各项事宜。
贾复在玲云的陪伴下,走出了房间,迎接着新的一天。院子里,在司徒剑雄派来的人的帮助下,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的红色海洋。他们或是帮忙布置,或是送上祝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贾复,恭喜恭喜!”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走上前来,拍着贾复的肩膀,正是镇武司的镇抚使充明杰。他的身后,跟着跟着的几名黑燕卫的百户和千户,紧跟在充明杰身后的,正是陆圆觉和伍仁龙,他们都是来为贾复的婚礼捧场的。
“多谢充大人,您能来,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贾复连忙回礼,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哪里哪里,你小子大婚,帖子都送到送往我们镇武司之中了,我们岂有不捧场的道理?”充明杰哈哈大笑。
充明杰的笑声在喜庆的空气中回荡,他的话语中透露出镇武司对贾复的重视和支持。贾复心中感激,知道这份情谊不仅仅是因为一张请帖,更是因为他在镇武司中的表现和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准备什么时候去迎接新娘子进门啊?洒家到时候好跟你一起去撑撑场子。”陆圆觉撸了一把络腮胡,笑着开口说道。
“陆大人,您真是太客气了。”贾复拱手作揖,表示谢意,“迎亲的队伍将在吉时出发,届时还望陆大人能够一同前往,为贾复撑撑场面。”
陆圆觉哈哈一笑,拍了拍贾复的肩膀,说道:“好说好说,到时候洒家一定去。你小子的婚礼,怎么能少了洒家这个热闹分子。”
随着吉时的临近,迎亲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院子里,一顶大红花轿已经准备就绪,轿子上挂着红色的绸缎和金色的流苏,显得格外喜庆。迎亲的队伍由镇武司的士兵们组成,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手持彩旗和乐器,准备为贾复的婚礼增添更多的喜庆气氛。
“吉时已到,迎亲队伍,出发!”随着司仪的一声令下,迎亲的队伍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缓缓出发。充明杰、陆圆觉和伍仁龙等镇武司的重要人物也加入了队伍,他们的出现无疑为迎亲队伍增添了几分威严和庄重。
街道上,围观的百姓们纷纷让开道路,好奇地打量着这支喜庆的队伍。孩子们跟在队伍后面,欢快地跑着,笑着,所过之处都沉浸在一片欢乐和喜庆之中。
迎亲的队伍穿过几条街道,来到了秦可卿的家。由于秦业的祖籍不在燕京,因此家里送亲的亲眷也不多。家里边只要秦可卿的养父秦邦业还有他的弟弟秦钟。
迎亲队伍的热闹声渐渐接近,秦可卿的家门前已经挂上了红色的灯笼和绸缎,一派喜庆的气氛。尽管秦家的亲眷不多,但秦邦业和秦钟都非常重视这次婚礼,他们希望能够给秦可卿一个温馨而难忘的送嫁仪式。
秦邦业站在门前,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看着迎亲的队伍缓缓停下。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女儿出嫁的不舍,也有对她未来幸福生活的祝福。秦钟则站在他的身边,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对姐姐的关心和对这场婚礼的好奇。
秦邦业好说,一个半大的老头,没什么好说的。所以贾复便将目光放在了秦钟的身上,忍不住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在红楼原著中和大脸宝有着不清不白关系的少年。只见对方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
如此模样,也难怪大脸宝胆敢冒着大不韪与对方结了契弟。如果不是知晓对方是个男孩子,贾复搞不好也会以为对方是个女娃娃。而所谓的“结契弟”最初是指结拜兄弟,后来因为某个王朝,君王的特殊爱好,所以慢慢的演变成类似于古代的龙阳之好的关系。
贾复在上下打量着秦钟,秦钟同样也在上下打量着贾复。
说实话,对于贾复,秦钟是打心底有些看不上。毕竟,一开始他姐姐要嫁的可是宁国公府的贾蓉。谁曾想,那贾蓉居然是一个短命的,没有这个福分。无奈之下,他姐姐最终只能便宜了眼前的贾复。
从国公府少爷到黑燕卫的总旗,这其中的差距,也是秦钟可不是贾复的原因之一。但是秦钟也不是那种不管不顾的家伙,所以,他准备在接亲游戏上为难一下贾复,让对方没那么容易就报的美人归。
秦钟看不上贾复,但是秦邦业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