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走近门府,应家的家丁见到是应向晨引路,都躬身行礼。
进门后,唐正开口道:“久闻应老爷子喜好收集各种灯,可这居所却不见其他的灯,这是为何?”
应尚晨点头应是,又解释道:“家父近来是很喜欢那组灯,甚至胜过了原先的灯,所以,”应尚晨苦笑了一声,“现在全府上下无论日夜都不用其他灯来照明,家父说是这样才能更好地观灯,既然几位大人来了,自然也如此。”
正说着,众人己穿过数院落,步入厅堂之上。先前就有人通报过,应尚晨之父应南星就在此处等着他们。
唐立第一眼瞧见应南星,心里就吃了一惊:他原本以为会看见一个满首银丝、眼含精光、商人装束的富贾,然而在他面前的只是一个枯槁如柴、身着素衣的老人。
老人目光有几分呆滞,躺在长榻上,有些吃力地打量辨认着进来依次行礼的众人,简单的还礼都要旁人搀扶。
行完礼数,唐正刚张嘴想问灯,应南星先开口说话:“你们想要的灯,就在屋后那间房里头放着,不知小友是否想移步一观?”
“那样最好。”
应南星只微微一抬颌,那些仆从就平稳地连人带榻抬起了他,站定后便齐步往后屋走。
“大人们请。”应尚晨侧过一边俯身相请。
一行人又随一床榻走至后屋,后厢房里空空荡荡的,无一物相饰,只地面上摆着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灯。
这房间也太大了,完全就不合制式,就像是……就像是专门为放这些灯而建造的一样。唐立踏进厢房,四下打量着,房中虽有灯,但灯光朦胧,就连四个角落都照不清。
既然房中除了灯以外空无一物,唐立的注意力就全集中在地上的灯处。
仆从们自然地将应南星的床榻放至房中一角落,就像是后者从来就不愿同那些灯离得太近般。应南星一进房就开始在讲述这些灯的历史渊源,他喃喃的声音让人难以分辨他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跟唐正他们讲话:
“传闻这些灯的第一位主人是季汉的诸葛亮,他北伐时自知自己大限将至,就布下这灯阵来为自己延寿十年,可惜功败垂成,再后来,季汉覆灭,这些灯由此下落不明。后值有缘人搜寻,几世几年才找齐了这些灯,又是几世几年,续命灯辗转入了应家先辈之手,传至今日。”
唐立并无心听他讲古事,心思全在灯上。这些灯乍看之下都是小灯围着中间的大灯,细看之下又不是完整地围住,其中颇有些散乱,大灯中有小灯,小灯围着的也有更小的灯,很像是不谙农事之人将好坏菜籽混作一块、胡乱地撒进同一片田地中、最后种出的成品一般。灯阵是按照何种巧妙规律的疑惑也进不了唐立的心——在他眼里,这些灯都是乱摆的。
唐立蹲下身来,在微弱的光中吃力地看灯具上的饰样。这里所有的灯都长一个样,只是大小不一罢了。灯足是鼎状的,从柱中越出蟒身,蟒身往上被云所遮,至灯首则呈龙样,龙首瞠目伸舌,一灯光燃在了龙首嘴中。
看了一阵,唐立问道:“奇怪,平时你们往哪添灯油的呀?”
那火只在龙首上燃着,全然瞧不见盛放灯油火蜡的碟子。
这会儿应南星刚讲完话,他用指节敲了敲榻边,应尚晨便会意,往前凑了一步,道:“这些灯不用灯油。”
不用灯油就能在空中燃起火来的,可就只有驭火术了,难不成这应家父子也是妖?
唐正往灯阵处踱了几步:“这些灯自传到你们手中就是一直燃着的?”
在父亲榻前,始终谦卑低首的应尚晨含笑点头:“从来如此,所以说,这些灯非同一般。”
唐立玩心一起,举起左手猛地扇向火苗,那豆大的火苗不为所动,他惊奇地“咦”了一声,又伸手探向火焰,手指和掌内却没传来半点炙热的感觉。
其实从进来之后,唐正便察觉到了灯阵火光异常的平稳,众人衣袖扰动着、谈话声音回荡着,那灯光都未曾跳动过。
唐立从灯阵中站起身来,道:“难道这些灯真能给人延寿续命不成?”
不等应向晨接话,应南星就出声应问,中间情绪一起,连连咳嗽:“若真有用,咳咳,此等宝物也——咳!咳咳!非是我等能留的。”说完,应南星合上眼睛,大口间或喘着气,或用力咳嗽几声。
应尚晨一边忙着给他父亲递茶擦汗,一边道:“是啊,这应该只是件奇异的宝物,续命云云,也是先辈得着这灯时听闻得来的,不必当真。”说完应向晨就低声嘱咐仆从先带应南星回屋休息。
“续命的传闻,并非是我们买它时考虑的事,只是此物此事实在让人好奇,贵府又不缺银两,何故要出让这些灯?”唐正侧身向应向晨问道,这个问题隐隐有点冒犯的意味。
“慢,”应南星叩了叩榻边,让仆从们停下来,“我答了小友之问再走,藏灯只是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