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将介绍的上装母型是一种最基本的上装面结构图。
其结构精炼而又简单,同时也比铰符合人体体表形态。
它既没有男、女、童之分,又不受季节性因素或内外穿着因素的限制,是一种通用性极强的上装母型。
绝大部分花式多变的上装款式都能从中变化而来。
因此建立正确合理的上装母型及相应的一系列变化法则,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下面,我们将上装母型分成若干单元进行讨论。
第一节衣身母型一、衣身结构线名称主要辅助线,如图4-1-1所示。
主要轮廓线及结构点,如图4-1-2所示。
二、衣身母型的来源
衣身母型是取自人体腰节以上经局部柱面化的上体体表形态,如图4-1-3所示。
如果我们把图中的形态依次将前中心线、颈根围线、臂根围线、肩中线、侧线剖开展平,则可得图4-1-4所示的平面展开图。
这就是下面要建立的衣身母型的平面结构图。
其中,取颈根围线和臂根线作为剖开线路,能使衣身最大程度地展开推平;
取肩中线作为剖开线路,一是为了前、后分界,二是为了分开后的前、后衣身能各自独立选择丝缕;
取前中心线作为剖开线路是为了适合人体习惯性穿着方式的需要。
三衣身母型的建立假设
制图条件。
身高(号)165
胸围( B )100
肩宽( S ) 42
领围( N ) 38
胸劈门 0.5
制图方法及步骤
1.后衣身
第一步:依次确定后中直线①、后上平线②、腰节线③、领背斜线④,如图4-1-5所示。
第二步:依次定领斜线长点⑤、领深线⑥、领宽线⑦,如图4-1-6所示。
第三步:依次定肩斜线⑧、袖肩点⑨、背斜线长点⑩、背宽线⑩①,如图4-1-7所示。
第四步:依次定袖笼深线12、胸大线13,如图4-1-8所示。
第五步:最后按下列图示要求,依次划顺后中线⑩④,肩缝线⑩⑤、底边线⑩⑥、摆缝线⑩⑦、领圈线⑩⑧、袖笼线⑩⑨,如图4-1-9所示。
2.前衣身
第一步:你次延长后衣身的后上平线、袖笼深线、腰节线。
第二步:散次定前中直线①、前上平线②、如图4-1-10所示。
注:在计算腰节重(f)时、若f>3.一律计作 f =3.若 f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