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齿轮仿佛上紧了发条,一刻不停地飞速转动。在紧张的备考氛围中,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如逆水行舟,而语文的古诗默写,虽看似只是一小部分,却如同一块基石,稳稳地支撑着语文这座大厦。
清晨,文科班教室里,同学们正为即将到来的古诗默写小测做最后的准备。沈梦夕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洒在她翻开的语文课本上,映照着那些熟悉的古诗篇章。
她手中的笔在课本上轻轻滑动,口中默念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她走进了杜甫笔下那个雄浑又悲凉的秋日世界。为了确保能准确默写,她不仅反复诵读诗句,还仔细回忆每一个字的写法,尤其是那些容易写错的字词,像“渚”字的三点水,“萧萧”二字的草字头,她都在脑海中一笔一划地描摹。
身旁的乔娜宝一边背诵,一边用手指在课桌上比划着字的笔画,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加深记忆。她的眼神专注,嘴里嘟囔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哎呀,这‘捷’字可别写错了。”乔娜宝深知在高考中,哪怕是一个字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失分,所以丝毫不敢马虎。
王力、张泽熙、田甜和李毅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互相提问诗句。王力看着课本,考张泽熙:“‘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的下一句是什么?”张泽熙迅速答道:“猿猱欲度愁攀援。”然后又接着问田甜:“那‘艰难苦恨繁霜鬓’呢?”田甜稍作思考,准确地说出:“潦倒新停浊酒杯。”他们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检验了彼此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此时,理科班的颜君陌正趁着课间休息,整理着物理错题。偶然间抬头,目光透过窗户,瞥见了对面文科班教室里认真复习的沈梦夕。
阳光勾勒出她专注的侧影,让颜君陌不禁微微出神。他知道,此刻沈梦夕正为古诗默写小测全力以赴,尽管自己身处理科班,无需面临同样的默写挑战,但那份为学习拼搏的劲儿,在每个高三学子身上都是共通的。颜君陌想起昨晚沈梦夕还和他念叨,担心一些生僻字在默写时出错。他在心里默默为沈梦夕加油,也暗自感慨,高三的时光里,大家都在各自的知识领域里奋力耕耘,朝着梦想稳步迈进。
上课铃响,语文老师杜雯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文科班教室。她身着简洁的职业装,眼神中透着温和与期待。“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次古诗默写小测,检验一下大家近期的背诵成果。这次小测虽然分值不高,但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把每一个字都写准确。”杜雯老师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在教室里回荡。
试卷发下来,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在试卷上摩挲的沙沙声。沈梦夕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开始默写第一首诗。她的眼神坚定,笔下的字工整而流畅,每一个字都像是她精心种下的种子,带着她对知识的敬畏和对高考的期许。遇到一些稍微生僻的字,她会稍稍停顿,在脑海中仔细回忆字形,确定无误后才继续书写。
乔娜宝一开始默写得很顺利,但写到《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时,突然卡壳了,“幽咽”二字的写法让她有些犹豫。她急得微微皱眉,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在草稿纸上反复写了几次,才确定了正确的写法,赶忙将答案填到试卷上。
理科班这边,课间休息结束,颜君陌收回望向文科班的目光,重新将注意力放回物理错题上。他在心里想着,等下一次和沈梦夕见面,一定要问问她默写的情况,也和她分享自己在理科学习中的新收获。在这紧张的高三,他们虽身处不同班级,学习不同内容,但彼此的支持与鼓励,就像黑暗中的灯塔,照亮着对方前行的道路。
在文科班,杜雯老师收齐试卷后,开始对这次默写进行点评。“总体来说,同学们这次表现还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雕栏玉砌应犹在’的‘砌’字,有不少同学写错,还有《逍遥游》中‘而御六气之辩’的‘辩’字,这是通假字,大家一定要记清楚。”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下易错字,详细讲解它们的正确写法和含义。同学们认真聆听,将老师指出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
在这个高三第一学期,一次简单的古诗默写小测,如同一场小型战役,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基础学习的重要性。
无论是文科班的同学们在古诗的海洋中逐字逐句地耕耘,还是理科班的同学们在公式定理的世界里严谨钻研,他们都在为了心中的梦想全力以赴,在知识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期待着在高考的战场上绽放光芒。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