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陆续有房门打开,没有一个人孤身而行,所有人都是扶老携幼,举家投效,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现在只能赌上他们的性命!
“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
“长官,我叫张三,今年十九岁!”
“张三、十九岁……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长官,还有爹娘……那个,长官,我爹娘也想和我们一起走,去根据地生活,可以吗?”
“当然了,我们说了,所有愿意跟我们走的同胞,哪怕不加入我们挺进军,我们也欢迎,我想他们一定怀疑我们所说的话吧?”
“这个……”张三有些迟疑。
“没关系,可以理解!”负责给人登记的何贵却笑道:“这天降馅饼的好事,不怀疑才有鬼了,相信我,等到了地方一切的怀疑都会烟消云散!”
“是!”
“你们家就在干河子镇吗?”
“是的,长官!”
“好,你的爹、娘叫什么?”
……
一番登记过后,何贵道:“好了,张三,欢迎你正式加入我们挺进军,成为我们挺进军一员,以后我们就兄弟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是,谢谢长官!”
“不用谢我,按照我们长官制定的规定,所有士兵加入我们,要发十块大洋和一百斤大米的安家费,这里是十块大洋,以后每个月至少还会有五块大洋的军饷,如果不幸阵亡、负伤,我们也有严格的抚恤制度……”何贵说着点了十块大洋塞到张三手中。
拿着沉甸甸的大洋,张三不由得感慨万千,他这辈子还从来没有试过掌握如此大的一笔财富呢!而这些大洋也让他对于挺进军的那些承诺越发的有信心了,也就更加的认同挺进军了!
“张三兄弟,既然你的爹娘也要跟我们走,家里又没有其他人了,我建议你啊,当然了,只是建议,这一百斤大米就等到了根据地再领,现在领了你们拿着也麻烦不是?我保证到了根据地,绝不会短了你们一粒米,并且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如果你们想要现在就领……”何贵说着指了指身后灯光下的一个个满满当当的麻袋,那里面装的都是从警局、伪镇长家里、伪政府抄出的粮食:“这些麻袋每一袋都是五十斤,你们随时可以领走!”
张三看了看那些大米,他想现在就拿走,毕竟粮食交到父母手中,他才能够安安心心的打鬼子,可是他又担心这样做会让别人以为他信不过挺进军,这不免让他有些左右为难!
何贵看出了张三心中所想,笑道:“不必为难,你把叔叔、婶子叫过来吧!”说着又示意了一下身后的几个战友。
几人会意,立即抬过来两袋大米。
张三见状,便也只好叫上来爹娘。
何贵道:“你们就是张大叔、张大婶吧,这里是两袋大米,每袋五十斤,你们可以检查一下……你们两个,赶紧把称拿过来……”
张大叔连连摆手:“不用了,我们信的过长官!”的确信的过,别人大洋都给了,两袋大米也给了,自然没有再断斤缺两的必要。
“爹,这个你也拿着……”张三将手里的十块大洋也全部塞到了父亲手中。
“张三,你帮你爹娘把粮食拿回去,到时候再带上你爹娘跟我们一起走就是了,等到了根据地,再到部队报道!”
“是,长官!”
挺进军在早晨到来时静悄悄的撤出了干河子镇,来时不过两个小队七八十人,可是回去的时候,队伍却多达五百余人,镇子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随挺进军离开。
当那些在屋子里担惊受怕了一整晚的百姓终于壮着胆子打开房门时,果然发现挺进军留给他们的礼物,每家每户一袋约五十斤重的大米,众人这才知道挺进军不是土匪,即使是曾经的东北军也远远不及,有人禁不住懊恼,早知道这支队伍如此仁义,晚上的时候就应该勇敢一点,带着家人与他们一同离开才是,可是如今挺进军已经远去,他们也没有追赶的勇气,不过倒是有百姓担心小鬼子、二鬼子的报复,忙收拾了细软,带上挺进军留给他们的粮食匆忙逃离小镇,也不知道他们打算躲到何处!
本着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的道理,出了镇子的徐勇还分出一部份人手,跟随舒小云到了周围的几个屯子,能接走多少人算多少,他们每多接走一个人,可能也就意味着小鬼子的屠刀下能少一个冤魂!
一天以后的傍晚,徐勇率领的主力平平安安回到了凤凰山,将百姓和几十名新兵全部交给郭旭东安顿后,徐勇就听到丫丫惊喜的欢叫着“干爹”,转身就见小丫头倒腾着一双小短腿飞快的向自己奔来,身后两只小笨熊嘤嘤叫着一路跟随,两只小笨熊的腿更短,看起来就好像在一片汪洋上游泳一般起起伏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