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三章 君子兰香 (2/3)

红衣女子引着两人从里院走出来,约莫都三十来岁。两个都身着白衣,一个衣服上绣的是仙鹤,手拿一柄长剑,目光炯炯,气宇轩昂;一个衣服上画的是墨竹,手执一只玉箫,眼神深邃,神采奕奕。两人相继坐在台上中央。又陆续从后面走出几个学究打扮的,分别坐在两人身后两侧。

想当年南梁文宗遣亲传弟子宗秀入我北魏挑衅,想借此杀我北魏文坛锐气,那宗秀入我北魏,凭借一张能说会道之口一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在朝堂之上辱骂我朝修文之人如土鸡烂狗,上至君王下到百官虽然疼心疾首却也无颜面反驳。正在众人掩面涕泣一筹莫展之际,赵寒山,孟洛川二人飞至大殿,舌战宗秀一行人,论道三天三夜,宗秀不敌落于下风,这才解救了我北魏文坛危难。至此修文馆双璧之名传遍天下。

三声铜锣敲定,全场肃静,纷纷沉思。

不多时,只见一年轻男子从座中起身,金钗束发,头戴纶巾,手拿一柄宝剑,走到前面躬身行礼,说到:“古往今来莲花都有花中君子之雅称,其质本洁来,虽着污泥却也守得住真心,遗世独立,为人当学此物,在下不才,赋诗一首,歌咏心怀。”说毕,那人便一边踱步一边声情并茂的吟诵:“一池碧玉谁家栽,水静风香朵朵开。雨后天青真神貌,月边犹见凌波来。”话一说完,全场纷纷叫好。那几个学究般模样的人也奋笔疾书,刷刷的记录下来,而后一人站立起来,洪亮的念到:“兰陵小生赋莲花诗一首!”

而后一中年男子,穿着锦绣华服,头戴金冠,手拿一柄长剑,剑上雕龙刻凤镶嵌数颗硕大宝石,耀人眼目。那人起身,一脸傲娇的说:“牡丹乃百花之王,雍容华贵。自然不必寻常花卉一般庸俗。什么样的人呀,就是配什么样的花,天生注定,一般之人岂可吟得出其神貌,还是我来吟诵牡丹吧,都听好了。”那人满饮了桌上一盅美酒,用剑指着那开的正艳的牡丹,说:“一花倾城真国色,敢教百花开却迟。前身莫非瑶台种,犹在人间显风流。”吟罢,几人依旧埋头书写,那人还是扯开嗓子喊到:“洛阳玉面书生元安赋牡丹诗一首。”

冲着方才元安那一席话,在场诸位义愤填膺,千花万卉本是天地长成,本无心计欲念,是人为强加于它。以花喻人不过是借其品质而已,不应该以人的意念为转移,这颇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感觉。

当下也有人反驳元安的话,不过在场论花,各抒己见也是正常,每年都或多或少有些面红耳赤之争论。虽然哪些所谓的诗作都是来之前提前准备许久了的,把不准有他人参与之嫌,但是修文馆的名头不是说着玩的,既然可以撑起北魏的文脉,自然有他独到之处——修文馆的绝技就是咬文嚼字,锱铢必较!即便你合作的再天衣无缝,也能识别出来。

青萍剑客谢东山平素最爱玉竹,起身和大家行了个礼,迈着步子走到玉竹前驻足许久,转过来对着众人说道:“我平生最爱此物,虽然每年以此赋诗,屡见不鲜,万望在座诸位,莫要取笑。”说完便抬头望凝着远处,若有所思,口中缓缓而出:“不与百花争娇艳,独立清风遗世间。一杆垂钓天上月,秉心执性只向前。”说完,在座又是一片掌声,练练赞叹。随后又传来一声:“青萍剑客谢东山赋玉竹诗一首。”

接下来有人赋桃花,有人赋梨花,有人赋菊花,有人赋茶花,有人赋梅花……

众人都已经赋的差不多了,独剩一株幽兰无人问津。

顾青莲大小生活在齐云山,也没见过多少奇花异卉,齐云山后的幽兰但是格外得他喜欢。打心里对幽兰情有独钟,那种遗世独立,不为外界所扰,真正做到超然物外。淡淡幽香随风飘荡,不寄希望被谁知道,只为自己绽放。那种平静,极致的孤独是所有人都值得学习的。

赵寒山和孟洛川也发现了那株在角落里没人问津的幽兰,便当场说到:“在座可有哪位名仕愿为那一株幽兰赋诗一首。”

众人摇了摇头,一片嘘唏,开始交头接耳。

顾青莲听不得那些刺耳的话,心里一阵愤怒。大声嚷到:“在下不才,愿意一试。”此话一出,众人全都把目光聚集在顾青莲身上。赵寒山和孟洛川也大为吃惊,心里没想到还真有“打抱不平”之人挺身而出,一面吃惊,一面惊喜。

众人见顾青莲一袭白衣,风度翩翩,颇有君子之风。

“既然这位公子愿意为幽兰赋诗一首,我等且洗耳恭听。”赵寒山说到。

底下那些人一个个都轻视地看着顾青莲,不屑一顾。

顾青莲毫不在意,坚定内心。从楼上飞身至下面,走到幽兰处。指着幽兰说到:“世人皆道菊花是高洁隐士之谓,谁人知晓幽兰才是遗世独立,卓尔不群。或于深山幽谷,或在悬崖峭壁,孤芳一世,不从俗流。这才是君子该有的品行——君子立世,处世有法,大德不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坚守本心,内外如一。古有姓李名汝珍者,喜花木成痴,曾自撰一群芳谱,将那天下尽有之花木若人之分三教九流亦拟分三六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