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超英忽的问:“你说,这会分房是不是因为恢复高考的原因呢?”
黄玲愕然,这分不分房跟高考还能说一块去?
庄北望嗤笑声,“这拜财神还能求子不成?我倒是头一回听说,还挺稀奇!”
黄玲噗嗤笑了,这会儿也回过味来。
瞪了眼庄北望一眼说:
“高考那是国家大事。
分房是厂里给职工福利。
这也不是一个系统,应该没关系吧。”
黄玲还是照顾着男人的脸面,说到最后成了不确定的语气。
庄北望翻了个身,继续装睡。
徒留庄超英尴尬的扶了扶眼镜。
“睡吧,睡吧。”
黄玲憋着笑,劝庄超英:“你不是说你明儿得早起吗。”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
12月23日,第一次高考的日子。
庄北望和陆远航特意跑考场附近去看热闹。
人山人海真不是夸张。
考生的年龄跨度也大的可怕。
小的也就十四五岁。
年纪大的,四十岁都压不住。
庄北望只知道,不管录取率多少,这些人大多这辈子凉了。
给地球做美容十几年,再拿笔杆子,有几个还会?
再说文化底子。
那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老三届(1966-1968年)那是实打实的知识水平。
说高中就是高中水平,说初中那就是初中水平。
到了新五届(1969-1973年)这水平降了约三分之一。
说高中估摸也就初中水平。
还有后五届(1974-1978年)那就惨不忍睹。
说高中水平,估摸也就小学能力。
陆远航看得目瞪口呆,“北望,怎么还有抱着娃考试的?”
庄北望笑笑,调笑道:“不稀奇。你再抄作业,以后高考也得抱着娃考去。”
陆远航想到那画面,不由打了个哆嗦。
庄北望拍着陆远航家肩膀问:“远航,看到了吗?”
陆远航茫然问:“看到什么?”
“你的明天。”
庄北望指着黑压压人群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过去了就跟你现在一样。
穿校服,背书包,天天上学,回家有好吃的。
将来工作体面,媳妇孩子热炕头。
爸妈夸,邻居羡慕,人人都说有出息。”
陆远航听得热血上涌,问:“那考不上呢?”
庄北望指了指那个抱着孩子喂乃的说:“那就那样呗。被生活拖死,累死,压死。”
陆远航沉默,莫名觉得害怕和难受。
但他想不明白害怕些什么。
庄北望笑笑,陆远航人聪明,希望能听懂他的意思。
“我再看看。”
陆远航看着形形色色,表情各异的人,拒绝了庄北望一起回家的提议。
他觉得这群人里边,有对他很重要的事。
他需要多看看,看明白。
庄北望也没多说,人的命和将来总得自己决定不是。
沿着街道闲逛,庄北望努力让自己融进这个时代。
街角,那里有一家新花书店。
庄北望心头一动,过了马路走了进去。
书店不大,内部布局也比较简单,但书籍摆放的井井有条,层次分明。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只有书籍才特有的油墨香扑鼻而来。
书店里除了一个戴眼镜身型瘦削的中年人外,再没有其他人。
正坐在柜台后捧着书本在看。
看到庄北望进来,中年人随即放下了手中的书,而后问道:“同学,你是来买书的吗?”
“不是,我想问一下,这里是不是可以接一些翻译的活做?”
眼下,国家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其它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为了学习对方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大量的翻译外文资料和书籍。
但由于不可说的原因,国内的知识分子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因此现阶段国内的翻译人才异常的缺乏。
大量的外文资料和其中的技术与科技无法及时被翻译出来。
也就无法被国家各行各业吸收,兼容并蓄的发展自身。
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科研项目也经常受阻被卡脖子。
为了解决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