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
到了五月,圣上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哥舒翰立即上书圣上,柬表说道:“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战速决。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托耗。且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到了那时再攻打他便可不战而擒。”
而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打了几个大胜仗,进展十分顺利。不久便可一举击败史贼,抽调兵力,以援助京师,因此他们二人也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二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
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圣上说道:“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
圣上轻信谗言,对郭子仪、李光弼的深谋良策置之不理,便连续派遣中使催促哥舒翰出战。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着说道:“圣上英明不复当年了,潼关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万万不可出城应战啊”。
哥舒翰副将听后劝告说道:“将军,圣上必是受奸佞小人蒙蔽了,但若是将军不听从命令,恐怕也会落得高仙芝和封长清一般的下场,还请将军三思啊!”
于是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10万大军继后,另派3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
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唐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人弃甲逃入山谷,有的人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
唐备战军见前锋军大败,便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窜逃,从黄河西渡进入潼关。潼关外挖了三条战壕,都是二丈宽一丈深,人和马掉进沟里,一会就填满了,后面的人就踩着尸体过去。
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哥舒翰撤到关西驿,张贴榜文招揽失散的兵卒,想要继续把守潼关。
此时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带着一百余骑兵包围驿站,进去对哥舒翰说道:“贼兵来了,请元帅上马。”
哥舒翰走出驿站上马,火拔归仁及等众将扣头说道:“元帅拥有20万兵马,一场战斗就把他们都给抛弃了,如此败绩,恐怕无法再去面见圣上,且元帅没有见到高仙芝和封常清的遭遇吗?还请元帅投降安禄山,以求自保!”
哥舒翰不从,火拔归仁就把他的腿绑到马肚子上,连同其他不顺从的将领一起投降安禄山。
圣上所在的长安城在得知潼关失守后瞬间一片混乱。甲午日,百官中上朝的不过一两个人,其余的官士们均已是逃难去了。而此时赶来勤王护驾的献王李苍深知安定军心的重要性,便向圣上奏柬说道:“天下安危系于陛下一人,如今逆贼将要兵临城下,若是军心不振,则军事不利。”
于是圣上到勤政楼颁下制书说要亲征,以此来振奋军心,但是众人都不相信。这天,在百般无奈之下,圣上的禁军仪仗迁到了大明宫。
到了傍晚,圣上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编六军,并多赏赐军士钱财,且从马厩里挑出九百匹马,而这些事情外面都一无所知。
另外安史大军日渐逼近,到了乙未日黎明,长安已然是守不住了,圣上便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李仙宗和近侍等人在献王李苍和陈玄礼的护卫下从延秋门出逃。一路向西南逃去,以期入蜀避难。
逃难经过左藏时,杨国忠想要毁掉库中的财宝不让贼兵得到,圣上见后说道:“贼兵得不到财宝就会搜刮百姓,刀俎黎民,不如把它们留给贼兵。”随后圣上把财物保留了下来,便勿忙地往西南逃去,到了六月安禄山便占领了长安。
圣上一行人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