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emo (1/2)

每到深夜思绪会无限放大无法入睡,

软弱无力的感觉就像是一场宿醉,

在抑郁和狂躁之间交替,

总与正常心理状态失之交臂,

混合发作时我走在悬崖峭壁跳起,

经历的一切只是一场幻影,

听到他们低语唏嘘不时窃窃私语,

周围的一切把我困在大洋中的岛屿,

庙宇遭遇暴雨侵袭,

多少人的灵魂无处安放飘来飘去,

多少人循规蹈矩花言巧语,

真理颠来倒去又有多少人每天欢声笑语,

每晚都会失眠世界仿佛和我作对,

即使再痛苦着也不能够轻易落泪,

节节败退现实再把你灌醉,

夹着烟蒂说着生活为什么总是这太累,

压力无时无刻都在你身边环绕密布,

你是否想过明天太阳还是照常升起,

是否已经忘却年少时的向往憧憬,

折磨着心灵身体,企图把过往清洗,

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寻找自己,

我不想堕落,但我终究没有快乐,

烦恼太多 i dont care全部只能一笔带过,

或者是难题太多,

不知道未来某天上帝会不会我带走脉搏。

毕竟人的情绪需要释放,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发泄口,没有情绪的人犹如一潭死水,行尸走肉般游走在这街头。仿佛于尘世中置身事外,试想,那是何其可悲而凄凉,没有谁能真正做到波澜不惊,人非圣贤,孰能亦步亦趋不试错?对于你我而言,尽管生活充斥着未知与挑战,我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去坚守,或迟钝,或呆板,或彷徨,我们也会害怕,会莫名的失落,会难过,会悲伤,会沮丧等等,但总归是迎了万难,我们在各自的步调上,一路前行,我们都是勇敢的人,我们都应该为自己欢呼,我们也应该为对方感到自豪,我们都值得。

人不开心的时候身体也是不开心的,体现在虚弱无力,精神萎靡,而锋利的光芒灼伤蒙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清近在咫尺的真相,却因激烈的争吵将其隐藏于迷雾之中。我们都不甘示弱,我们疲惫,我们无奈,我想,这也许是一场盛大的较量。

笔记:“怕”所主导的第三种亲密关系类型是“物化”。

感想:所谓“物化”,指的是通过把人当物品看待,把对物品的占有欲当作爱,以此获得一种对关系的控制感,从而克服在亲密关系中的“怕”。

物化的爱是另一种爱:他爱你,是因为你有用。这其实不是爱,是包装成亲密关系的权力。

笔记:当一个人对亲密关系有太多的疑虑时,就会用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对方,评价、占有、控制和替换,只关心对方的功能,而不关心这个人本身。这样,他就不用担心对方是否爱自己、会不会离开自己。这就是亲密关系里的“物化”。

感想:物和人的区别是:

第一,在关系中,“物”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功能,如果东西完全没有用了,就可以被扔掉;而人的价值取决于你和这个人的关系本身,只要他对你重要,无论他有没有用,你都会珍惜他。

第二,当你想要拥有一件物品时,就算你得不到,它也无法伤害你,你只会有一些失望。但是当你想要追求一个人时,如果他拒绝了你,你就会受伤。

第三,人是有感情的,需要你的了解和回应,而物不需要。所以把人当物,就可以掩饰我们不能了解和回应一个人的情感所带来的焦虑

笔记:在亲密关系中,物化有三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感想:形式一:物质化

这样用物质条件来衡量一个人,给人贴标签,就是一种物化。

形式二:颜值和性

这背后是人们的一种偏见:在关系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稀缺的资源是重要的,而关系的感受不重要,或者很容易培养。只要是高分,对方是谁并不重要。

形式三:陪伴

陪伴是否是一种物化,同样看是“爱”优先还是“功能”优先。

笔记:“怕”所主导的第四种亲密关系类型是“暧昧”,

感想:暧昧就是用表面的、肤浅的关系代替真正的亲密关系。

很多奇奇怪怪的亲密关系,其实都是在爱与怕中寻找一个特别的平衡模式。因为爱,我们想要亲近他人;因为怕,我们又想方设法让那个人不那么重要。从理智上,我们知道亲密关系该走的路,但我们心里的怕却哄着我们走了相反的方向。

在关闭朋友圈两年后的人生里

我不再过多地关注他者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