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二月初三(公元640年3月4日)晴
长安的天空澄澈如洗,微风中带着丝丝缕缕的春意,却又夹杂着几分离别的惆怅。我站在城门外,身旁是鸿胪寺卿闫立德等一众大唐官员,今日,是遣唐使小野回归扶桑的日子。
小野身着唐装,身姿笔挺,然而他的面容却满是不舍与哀伤。他依次走到每一位官员面前,恭敬地拱手行礼,言辞间满是对大唐的感激与眷恋。行礼完毕,他的目光落在了我的身上,眼中瞬间涌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气,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先生,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小野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浓浓的不舍。
我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涟漪。虽说我来自后世,对历史上某些时期扶桑人的所作所为并无好感,但眼前的小野,在长安生活多年,与我频繁探讨邦交之事以及扶桑未来的发展方向,早已让我对他有了别样的情谊。
“小野兄,一路珍重。扶桑与大唐,山水相连,情谊亦不会断。”我上前一步,握住他的手,真诚地说道。
小野泪湿衣襟,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送行的众人重重地磕了个头。“承蒙大唐诸多关照,小野没齿难忘。”他抬起头,目光恳切地看着我,“先生,恳请您再为我与各位大人拍一张合照,留作纪念。”
我点了点头,回到我的照相馆,取来相机。这相机在大唐可是稀罕物,众人虽已见过多次,但每次见我摆弄,仍不免露出好奇的神色。我调整好角度,让小野与大唐官员们站定,按下了快门。
“小野兄,待你下次再来长安,我便将这照片亲手交予你。”我微笑着对小野说道。
小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走上前来,做出要与我拥抱告别的样子。在拥抱的瞬间,他迅速地塞给我一个锦囊,同时在我耳边低声说道:“先生,回去再打开。”
看着小野的船队渐渐消失在远方的江面上,我心中五味杂陈。带着满心的疑惑,我回到了照相馆。关上店门,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那个锦囊。只见里面是一份泛黄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我站在昏暗的房间里,手中紧握着从锦囊里取出的关于芸娘的资料。这薄薄的纸张,此刻却似有千钧之重,上面所揭示的秘密,足以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江湖中掀起惊涛骇浪。
回想起在搜查宋遮宅邸之时,芸娘那看似柔弱的身影,却总让我心底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她的眼神中,偶尔闪过的精明与深沉,绝非寻常女子所能拥有。只是当时,我空有直觉,却苦于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来证实我的怀疑。而如今,根据遣唐使小野提供的这关键线索,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芸娘,竟是杨勇的亲孙女,隋炀帝杨广的侄孙女。这等身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我心中炸开。从小野的提供信息来看,宋遮定然知晓芸娘的真实身份。宋遮将芸娘养在外宅,这般行径,无疑是在替她掩人耳目。如此看来,宋遮与芸娘之间,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联系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宋遮,被突厥那令人闻风丧胆的“死亡之吻”所毒害。这突如其来的命案,本就疑点重重,如今再结合芸娘的身世,不禁让我心生疑虑,这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关联呢?
当下,我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派人去请李半夏。待她匆匆赶来,我将芸娘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半夏,此事非同小可,芸娘的身份如此特殊,宋遮之死又这般蹊跷,我怀疑这背后定有隐情。你务必派人盯紧芸娘,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关乎着整个局势的走向。”我神色凝重地对李半夏说道。
李半夏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先生,放心,此事我定会办妥。芸娘既然有这般身世,背后说不定牵扯着各方势力,我定会小心行事。”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就在李半夏安排好人手去监视芸娘之后不久,一个坏消息如同一记闷雷,重重地砸在了我们头上。芸娘,竟然失踪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我耳中时,我只觉一阵气血上涌。“怎么会这样?他都是怎么办事的!”我竟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看来,正月接连发生重大事情,在我心头,还是如放下一颗巨石。再加上,今天小野离开长安,返回扶桑。他的离开,我暂时,也失去了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而好友。李半夏还是比较理解我的,知道我不会轻易动怒,还是连忙安慰道:“公子息怒,我们的人一直紧紧盯着芸娘的住处,可是就在刚刚,她房间里突然传出一阵奇怪的声响,等我们破门而入时,里面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凌乱的衣物。”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李半夏匆又说道:“先生,我知道此事重大,我定会竭尽全力找到芸娘。只是现在当务之急,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分析一下芸娘失踪的原因和可能的去向。”
我看着李半夏,渐渐平复了情绪。“你说得对,我们不能乱了阵脚。你先说说,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李半夏沉思片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