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公元640年2月26)夜
我和李半夏悄无声息地潜伏在长安那座偏僻宅子的阴影之中,四周弥漫着陈旧与腐朽的气息。这座宅子隐匿在小巷深处,平日里鲜有人至,此刻却成了诸多秘密交织的漩涡中心。
我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院落里那些走来走去的人身上,每一个身影的晃动都仿佛带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让我和李半夏瞬间僵住了身形,心中满是震惊——吴王府那个下人来此会见的神秘人,竟然是宋遮。
看到宋遮的那一刻,无数疑问如潮水般涌上我的心头。我不禁想起莲花洞里那一幕,他神色匆匆地将那个充满神秘气息的盒子带走,当时我便对那盒子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如今看来,这其中的关联恐怕远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更重要的是,宋遮,这个看似神秘莫测的人物,他究竟是谁的人?是魏王李泰在暗中布下的一枚棋子,还是另有主使?最初,他只是牵涉马融和王保的事,现在越来越复杂。
“怎么会是他?”李半夏压低声音,眼中满是警惕与疑惑,“他怎么会和吴王府的人搅和在一起?”
我微微摇头,心中亦是一片迷雾,“不知道,但这其中必定有隐情。李恪遇刺一事本就扑朔迷离,如今他又出现在这里,说不定……”
话未说完,我们便看到宋遮与吴王府的下人开始交谈。他们的声音很低,在这寂静的氛围中,却又仿佛带着某种无形的压迫感。宋遮的表情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而下人则是满脸的恭敬,时不时点头应和。
“他们在说什么?”李半夏忍不住探身,想要听得更清楚些。
我轻轻拉了拉他,示意他小心,“别靠太近,小心被发现。”
就在这时,宋遮似乎有所察觉,突然朝着我们藏身的方向看了过来。我和李半夏急忙屏住呼吸,身体紧紧贴在墙壁上,心跳如雷。好在宋遮只是短暂地扫视了一圈,便又将注意力转回了下人身上。
“我们得想办法弄清楚他们在谋划什么。”我低声说道,目光紧紧盯着院子里的两人。
李半夏微微点头,“我绕到后面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其他入口。”
说罢,她便小心翼翼地朝着宅子的后方移动。我则继续留在原地,密切关注着宋遮和下人的一举一动。只见他们交谈了片刻后,下人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递给了宋遮。宋遮接过信封,打开看了一眼,随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这信封里到底装着什么?”我心中暗自揣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不一会儿,李半夏回来了,他的神色有些凝重,“后面有个小窗户,没上锁,但里面似乎有守卫。”
我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不管怎样,我们得进去看看。趁着他们还在交谈,我们从后面窗户进去,动作要快。”
李半夏点了点头,我们便朝着宅子后方摸去。来到窗户下,李半夏轻轻推了推窗户,果然没有上锁。李半夏和我对视一眼,然后小心翼翼地翻进了屋子。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灰尘味,光线昏暗。我们仔细倾听着外面的动静,确认没有被发现后,便朝着院子的方向走去。透过门缝,我们看到宋遮和下人已经结束了交谈,下人正准备离开。
“不能让他走,得抓住他问问。”我低声说道。
李半夏刚要行动,却被我一把拉住,“等等,先看看宋遮要做什么。”
只见宋遮站在原地,看着下人离去的背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沉思。片刻后,他转身朝着屋子走去,而这个屋子,正是我们此刻藏身的地方。
“不好,他要进来了。”李半夏紧张地说道。
我环顾四周,发现屋子里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心中暗自叫苦。就在这时,宋遮已经走到了门口,他伸手推开了门。
“谁在里面?”宋遮的声音冷冷地响起,同时他的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剑柄上。
我和李半夏知道已经无法躲避,索性站了出来,直面宋遮。
“是你们?”宋遮看到我们,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我冷哼一声,“这话应该我们问你才对。你和吴王府的人在这里鬼鬼祟祟地干什么?那个盒子又是怎么回事?”
宋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你们还真是阴魂不散。不过,有些事情,你们还是不知道的好。”
“我们偏要知道。李恪遇刺是不是和你有关?”李半夏向前一步,质问道。
宋遮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你们最好不要多管闲事,否则,后果自负。”
说罢,他突然抽出剑,朝着我们刺了过来。我和李半夏急忙抽出武器抵挡,狭小的屋子里瞬间响起了兵器相交的声音。宋遮的剑法凌厉,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