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三十三章 岳飞初露峥嵘 曹操再次遇袭 (1/2)

第二天一大早,岳飞便辞别母亲,来到永乐客栈。

曹操将岳飞请进屋中,看到岳飞终于为己所用,喜不自胜。

想到监狱中岳飞画的沙盘,曹操问道:“现在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监狱中的沙盘上对战双方是宋、金了吧?”

岳飞看着曹操,见四下无人,便轻声说道:“哥,我是这么想的,金主完颜阿骨打志向远大,多次力挫辽军,致使辽国元气大伤,辽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我军与辽军激战多次,均惨败而回,辽国军队都打不赢,更何况是金国虎狼之师?”

“有朝一日,金国吞并了辽国,与我朝接壤,发现宋军战斗力孱弱,岂会没有非分之想?”

“到时只怕我们很难抵挡金国的铁蹄,现在燕云十六州尚在辽国控制下,若是金军南下,大名府、太原府一旦失守,相当于整个长江以北地区金军都可以纵马驰骋,到时东京必然独木难支。”

“唯一的机会便是撤到长江以南,借助天险阻隔金军,然后再伺机反攻。”

岳飞一边说着,一边用茶水在桌子上画着金军的进军路线,并做了详细的解释。

曹操惊讶的看着岳飞,他虽然跟岳飞接触了好几天,也从其他人嘴里听说过岳飞久读兵法,但此时曹操才知道,岳飞真是个帅才!

曹操大喜过望,赤壁之败后,他曾总结过自己的一生。

曹操发现,他领军十万以下的时候,用兵如神,但是当军队人数到十万以上的时候,却昏招频出。

曹操看着岳飞在桌子上指点江山,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岳飞。

“精彩!真是精彩!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曹操由衷的夸赞道。

岳飞看了曹操一眼,指着桌子说道:“只是金兵南下,意味着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实在不愿意这些成为现实。”

“岳飞,我问你,若真有这一天,你打算怎么做?”

岳飞想了一下,坚定的说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奇功。”

曹操激动的一拍桌子,兴奋的说道:“好!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和,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们一起保家卫国!”

“是,大哥!”

曹操在心里则默默发誓:我一定给你机会,让你立下这不世奇功!

等到王猛收拾妥当,曹操便带着武松、岳飞离开了汤阴。

车队走出城门后,岳飞下马,朝着家乡的方向重重的磕了三个头。

有一件事,曹操没有与岳飞说,那就是他安排王猛给岳家送去了一百贯铜钱,算作岳飞的孝心。

曹操在马车上,眉头紧皱,因为他总觉得王猛说的那伙贼人不会平白无故的出现,仿佛在前方有一个陷阱在等待着曹操。

曹操将岳飞喊了过来,问了一些路上的基本情况。

岳飞看着曹操神情,知道他是在担心路上的安全,向曹操说道:“此去开封三百里地,快的话两三天就能到达。由于临近京师,鲜有贼寇,大哥可以放宽心。”

“但愿吧。”

话虽这么说,但曹操总觉得心神不宁。

反正闲来无事,便把武松也喊来,问他那两本书看的怎么样了。

武松回答:“《孙子略解》、《兵法接要》我看了好几天了,感受颇深,现在我觉得曹操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以前我只知道人们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却不知道原因,现在我明白了。”

曹操打断了武松对自己的称赞,问道:“说说看,你都学到了什么?”

武松此时拿出那两本书,一边翻看一边说道:“曹操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主张灵活多变,兵不厌诈等。”

曹操微笑的看着武松,问道:“还有吗?”

“这两本书结合曹操一生战斗经验,如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有案例、有理论,写的真不错。”

“曹操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

“不错,用心了。”曹操看着武松,开心的说道。

武松这一路的变化曹操看在心里,尤其是对待看书,从一开始的抗拒、不情愿,到现在能主动看进去,进行总结,已经是很大进步了。

曹操知道读书如同登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给武松时间。

但是有一点曹操可以确定,那就是假以时日,武松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帅才!

像岳飞一样。

曹操看向岳飞,问道:“岳飞,你读过这两本书吗?”

岳飞回答道:“大哥,我还没有读过,不过我认为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