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百五十章:时回新场景 (2/3)

r/>山嵴的泉水汩汩流下,落差处架设了一辆木水车。

梯田中,玉山道兄戴着斗笠,抓着镰刀正在金黄的稻田里弯腰收割。

其余的稻田中还有三位小道士,唯独不见那位眼神阴鸷的,名为倚木的小道士。

千心观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变化的只是集结。

宗泽和莫珂站在山坡之上,梯田位于他们的下方。

微风拂过,他们甚至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凉爽,就连莫珂的发梢都被吹起。

风中带着稻穗的谷物清香,这是丰收的味道。

上一幕的时回场景应该是春季,因为宗泽听到玉山道兄提到了稻穗灌浆的事情。

现在这一幕时间俨然过去了数个月,来到了秋天的季节。

千心观种的这几亩水梯田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山中的道馆大抵还是能够自给自足的。

除了梯田之外,观内外的空地还开垦出了菜地,搭盖了鸡圈。

甚至在溪边还弄了个鸭棚。

千心观属于正一教道统的分支,是可以正常吃肉的,但也有几种禁忌。

只是相比于完全不吃肉的全真教,正一教更接地气一些。

在夏国境内,一直以来都有南正一北全真的说法。

所以千心观饲养鸡鸭捡蛋吃肉倒也很正常。

这处千心观并没有建在大城之外。

承接香火主要来自附近的村子和山下的镇子。

无论是村民还是镇民都需要翻山越岭行走数个小时才能抵达千心观。

所以能够上门供奉香火的,已经算是非常虔诚的人了。

宗泽默默地观看了一会儿道士们在梯田里收割的场景和画面。

这里的时间流速显然和外界不太一样。

毕竟是时回场景,不能用常理来揣摩。

他们负手而立,耐心的等待着。

约莫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大半的梯田就收割完毕了。

看得出这些道士经常干农活儿,手脚麻利的很。

一捆捆稻子直接用稻杆捆起堆放在一边。

旁边的小路上放着一架奇怪的木头玩意儿,宗泽认得那是老式的脱粒机。

由木架、木轮、木杆组成,通过摇动手把转动木轮,使得稻穗脱粒。

这是古老的脱粒机,直到八九十年代,南方省份的一些乡村里还能够见到。

它的脱粒远离大致类似于滚筒洗衣机,只是通体全都是木制的,动力源于手摇罢了,没想到在时回场景中,还能够看到如此具有年代感到东西。

旁边的田埂上放着瓷碗,这些瓷碗用蒲扇简单的盖了起来。

另一边还有几只茶缸,里头泡着澹黄色的茶水。

一番忙碌之后,玉山道人用围在脖颈上的布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走到田埂边一屁股坐了下去,随后端起茶缸,“吨吨吨”得喝了一大口。

另外三位小道士也来到田埂边饮茶休息。

玉山道人喝够了茶水,抬起手背抹了抹自己的嘴巴,接着拿开蒲扇,端起一只瓷碗,又从田边折下两根枯枝作为快子,大口大口的扒饭。

也许是因为干活的原因,他并没有携带诗本。

那三位小道士也喝了喝茶,随后端起饭来开启干饭模式。

一时间田间地里只有密集的咀嚼声。

“特意时回到这一幕,就是为了让我们看这些小道士吃饭的吗?”

宗泽的耐心没有莫珂那么好,忍不住吐槽抱怨了一句。

对此莫珂只是笑而不语,她也漫步坐在了一块大石头上对着宗泽招了招手。

“阿泽,稍安勿躁。”

“咱们就在这里等待后续事件吧。”

莫珂温和的语气让宗泽原本有些浮躁的心情平复了许多。

他也坐在了大石头上,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处制高点,

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千心观就在对面山中的树林里,那片开阔地还是很显眼的,尤其是今日天气较为晴朗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这样的情况在山中并不罕见,以前的山民住的地方和开垦的田地距离并不算近。

有些甚至会相隔数个山头。

山中总是林比田多,适合开垦梯田的地方就那么些。

梯田往往顺着山坡向上延伸,附近还得有天然的水源才行。

因此,再追朔更早的时代,山民很少农耕,更多的靠狩猎为生。

宗泽远眺周围的风景,竟然有那么一丝惬意的感觉,

莫珂倒是目不转睛的继续观察着下方的那几位道士吃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