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小军去世一年后,小萍为了迎接新的生活,不得不一个人承受着悲愤,努力站起来。
此时此刻,一封家书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妈,是大哥寄回来的。”
“快给我念念,你大哥写了点啥。”
“大哥说,前不久国家政策放宽了,允许下乡知青返回原籍,他今年就要回来了。”
“好啊……太好了,我们一家终于又能团聚了。
大哥离家已经有了六、七年多了,这期间家里似乎什么都没变,除了父母头上的白发又多了几根,小萍的脸上再也没有当年天真的笑容,二哥已长期租住在公司附近的集体宿舍里。
接他下火车的那天,我们一家四口人一字排开站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等着从安徽回来的那班车。大哥买的是一张慢车,他在车上坐了一天一夜,却是早上六点半就到了上海。我们一家为了不误了车,四点半就起床准备了。
不远处,我认出了他。提着大包小包,向出口走去。刚离开家的时候,还是个白白胖胖的大男孩形象,现如今,又黑又瘦,宛如一个小老头。而他身边,还多了一个个头和他差不多的女孩子,皮肤也是黢黑的。说是个头和他差不多高,其实我大哥比较随我妈,身高还不到一米七。
母亲悄悄告诉我,旁边的姑娘姓杨,以前是父亲公司里的打字员,工作勤勤恳恳。为了响应号召,她被安排到了大哥所在的地区参与工作。因为政策原因,虽然鼓励知青返回户籍地了,但是也要有正当的理由打审批。当时父亲撮合了小杨和大哥在一起,回来结婚。看来这位还是我父母钦点的大儿媳了。一回来我们就要帮他们操办起来了。
大哥回来,一时半会还没地方住,我们暂时让他像以前一样,和我还有小萍一起,挤在小房间里。晚饭后,我拉着小萍一起,让大哥给我们说说他在安徽的时候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大哥所去的是一个山区,那边非常的落后,火车倒卡车,下了车还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那儿。村里取水都是一个困难的活儿,需要人工挑水,原本要弄引水渠,但是地理位置比较尴尬,开凿工具又没办法通过车辆运输进去,只能靠人工一步一步挖。花了两三年才完工。当地每家每户都养一些在山里比较好养的禽类,散养在山里,相对管理轻松点。
但是山里并不安全,毒蛇猛兽非常多。白天还好,人都在外活动,动物都躲在山林里不敢靠近人类生活区。夜间就不一定了,尤其是山林里的熊,特别喜欢到村里找吃的。曾经就有过一次,大半夜里,村民都已在睡梦中了。突然一阵骚动,惊醒了大伙,是鸡圈方向传来的。大伙打起手电筒就赶往那边。看到一个肥大的黑色身影掠过,向着林中逃去。
再一看鸡圈,围栏被破开了老大一个口子,圈里的鸡死的死逃的逃,一片凌乱,鸡棚已经被撞得垮塌了。原本养着看院的狗,已经躲在自己的窝里不敢出来了。这一看就是大黑熊来扫荡过了。
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偶然的事情,村民合力把鸡圈修好,逃走的鸡也会逐步回到这里,毕竟散养的,都已经习惯了自己回窝里睡觉了。
没隔几天,大黑熊竟然又来了,那天几个村民看的真真的。因为那天要给村支书过一个简单的生日,犒劳他一下,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村支书,他连续五年没有离开过村子了。所以大伙都比较感激他。
那天大家热闹的比较晚,都刚刚回到自己的屋里,还没来得及睡下去,就听到外面有动静,机智看家犬吠得非常凶。随后就听到了野兽的吼声。大伙抄起家伙,打着灯,一窝蜂围了出去,借着酒气,看到比人大好几圈的黑熊,竟然没有害怕,都向着它挥舞着农具。这仗势真就把大黑熊给震住了。又一次灰溜溜地逃走了。
第二天,醒了酒的村民还在后怕,要是前一天晚上,那狗熊没有被吓走,反而是激怒了,这村里怕是要遭到血光之灾了。这一次,给村长和村支书上了一课,他们要重视起来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威胁了。
不仅加大了巡逻的人手,在村里各个方向,都放置了捕兽夹,那种很大的铸铁的,如果人不小心被夹了,腿必断。为了防止对村民的误伤,每一个捕兽夹边上都立了醒目的牌子,警示经过的人。当然,如果大黑熊学会识字了,那么算他走运。
一切都准备的很充分,就等哪天这只大黑熊再次进犯了。
不过说来也怪,自从村民开始准备捕捉这只大黑熊开始,一连两个星期都没出现过它的身影了。难道真的是学会识字了?这肯定不科学,也不可能发生。
村里也有个别胆子大的,表示已经不耐烦了。他们提议主动到山林里去找到这只大黑熊,去把他打死。而其他村名却感觉这样做太草率,过于危险,不赞成这么做。
于是村民最终分成了两波人,胆子大的几个村名,组成了八人的搜索小队,在天亮后进到了山里。而我大哥,则选择留在村里,毕竟进入深山老林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