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真正弄清儿子的周末到底为什么那么规律,我也不得不和英子两个人配合调查一下了,虽然这有悖我对于他隐私保护的原则,但是因为他的行程的过于规律而产生的可疑,并且对于他学习的影响是否真的存在,我不得不出此下策。
到了周六早晨,他一如既往地在六点半起床,这可是比他平时上学都早了十五分钟。我半朦胧状态听他在洗漱,也提前起床了,我观察了一下,他出门前只是额外带了一瓶水,也没拿桌上的钱包,看似不需要太花钱。一身运动装,与晨练的人无异。
一路就向着学校方向小跑而去了,这么早,我的确也想不出他能去哪儿。
隔了五分钟,我也“整装待发”往他学校的方向寻觅过去。这一路,在周末这个时间,除了早餐店和菜市场,几乎没有开门营业的。莫非他真的是去晨练的?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决定是否真的过于草率了。
行至半路,有两个学生相伴而行,骑着自行车,车篓里装着一个篮球,也向着儿子学校方向过去了,莫非他已经爱上打篮球了?
如果这是真的,我真的要检讨一下自己对于儿子的关注了,我竟然连他现在的兴趣爱好都不知道。
行至他们学校围栏外侧,的确听到他们学校的露天篮球场上有零星的聊天声,以及不怎么规律的篮球落地的声音。的确是有人在打篮球,但因为围栏内的灌木和树木过于密集,篮球场也有点远,仍分不清是谁在那儿。
不过我绕到正门时,正好有两三个儿子的同班同学进去,我随口问了声,今天是不是约了一起打篮球,他们的回答很自然,每周如此。我这颗心算是放下了。
为了证实他是一个上午都在这里,我特地挑了学校附近的菜市场采买周末两天需要的食材,偶尔还会瞄向校门口进出的人,虽然这的确不太像一个家长该做的事情,甚至让我觉得有些见不得人,但是谁又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大约十点半的时候,儿子出来了,满身大汗,与同学分别时候,特地对着其中一个人比划了一个手势。
虽然一个上午他的确是在篮球场挥洒汗水,但以我以前当兵的直觉,我看到的不能代表全部,毕竟他下午还有整整四个小时的行程呢。况且刚才与同学的手势,也很有意思。先笔划了个“一”,再笔划了个“C”,最后是笔划了一个“OK”。
这三个手势我的确是联想不到究竟是一个什么句子,“一”有可能是“下午一点”的意思,那“OK”必然是确定的意思。那么那个“C”呢,这能表达的意思可多了去了,我除了老办法,可能别无他法。
儿子到家依然是洗澡更衣,吃完午饭,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打算出门了,我特地在他出门前问了声:“下午去哪里?”
“和同学约了玩一会。”他的回答还是模棱两可的。
“上哪玩?公园还是商场?”我故意引导性地问他,毕竟公园这种地方,他根本不会去,商场的话,那除了这里附近唯一的商场外,他也不会跑太远,而且如果真是这家商场,那他多数是去里面的游戏机厅了。
这可不是一个我能接受的结果,游戏厅从我那个年代开始,就知道不是个好地方,何况摆在现在,游戏厅是最容易沉迷,且玩物丧志的地方了,这些东西对他们这个年纪的吸引力也真的很大,他们可能会在这个环境里失去自控能力,最后让自己变得麻木。
“不去商场,那边只有游戏机,没什么好玩的,看同学玩过一次,觉得没什么意思。”
这个回答倒是让我非常意外,他那么坦诚地表示自己去过,但是感觉没意思,也没回避游戏机厅的话题,说明在他心里就看不起去游戏机厅这件事情。那反而让我放心许多,既然去过了都觉得没意思,那的确在他眼里,与其打游戏机,还有更值得他花时间的东西。
不过我还是将信将疑地放他出去了。我从阳台上观察了一下,他下午出门走的不是往常经常走的那道小区大门,而是从侧边的小门出去,那边我印象里只有邮局和银行这些地方,不知道他过去能干什么。
我看离他们约的时间还有一段,我就提前出门了,如果他们真的走的没影了,我一个下午也不一定找得到他们。
幸运的是,我在街角看到了他们,两三个人一人一杯“快三秒”。
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冰饮,用一个制冰机安装在铁板下,然后在上面淋上果汁和饮用水,快速制冰的同时,铲刀去铲开,装入一个小杯子里。前前后后一分钟不到,“快三秒”倒也是夸张了点。
我看他们三个似乎还在等人,我也就不急着走了,在对面的商店里给英子买点开心果之类的炒货,她平日里最爱在家里磕这些东西了。
我看着时间差不多要一点半了,他们的第四个人才姗姗来迟。一脸抱歉的样子,还背着书包,应该是刚刚从补习班之类的地方赶过来。几个人还和他玩笑般的推搡了几下,递过去一份“快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