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合群的人。
小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想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不愿放下内心的骄傲去加入到各种小团体当中。
长大了,自己也曾勉强尝试过合群,并在其中表现得游刃有余之后,自动放弃了合群,因为相比要在群体里勉强自己,我更愿守护自己内在的自由和宁静。
对于合群其实我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和分析,只是顺从了内心自然而然的选择而已,直到有一天被同事半开玩笑地说到:你怎么那么不合群。
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对于人群的回避竟是那么地明显和罕见,以至于被注意到,也被提出质疑,似乎在那个同事的眼里,合群是所有人的必然选择,甚至都不存在选择这回事,就是理所应当的,是“毫无疑问正确”的,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值得夸耀的能力或者品德。
但是,在我看来,合群不是能力,不是品德,仅仅是一种选择,尤其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一种需要。
包括我那个同事在内的很多人,他们为什么甚至都没有想过自己可以选择“不合群”呢?
我想,也许是因为人类群居的本能。
抑或是因为对认同感的渴求超过了对于自我个性展现的需要。
这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信念:不合群的人是异类,是不被认可的。
再或者是因为想要逃避孤独。
没错,在与自己精神契合的群体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独自一人时所产生的孤单感和失落感,但对于人类本质上的孤独却是毫无作用的。
有一句说得很好,人类的悲欢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完全感受你的感受,理解你的每一个想法和念头。
要注意,前面我提到了在与自己精神契合的群体里才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消除孤单感。
那如果是勉强自己融入到一个各方面并不同频的群体里呢?那估计别说消除孤独了,反而连孤单都会被异常凸显出来,正如那句话说的一样——孤单是一群人的狂欢。
我想包括我同事在内的很多人都在徒劳地让自己“合群”而后失望,然后再继续寻找新的群体融入进去,其实不过是在企图用群体里大家所烘托出来的热闹来掩盖内心的失落和孤独感罢了。
当然,在群体里偶尔的慰藉也还是有的,只是看你对于那些并不了解你却又特别积极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的表达,你是否也能够笑着接收并表达感谢而已。
我就不太能够忍受别人“充满正义的指导和建议”,而且我也不想勉强自己去说一些有助于群体和谐却异常违心的话。
所以对于我来说,其实不合群也是很理所应当的。
当然我也是人类的一员,我偶尔也会有合群的需要,这个时候我也会尝试去群体里寻找满足,实在得不到满足我也就弃之而去,转而去感受内心的孤独,并尝试和孤独做个朋友,或者在爱好中构建内在的秩序感,构建自我的认同和内在的安稳。
因此对于我来说,合群实为一种需要,而非能力,我可以按需取舍。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