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6.9 (2/2)

的关外战场,血腥的气息弥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士兵。明军士兵们的脸上满是绝望,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他们知道,他们已经陷入了绝境,他们的生命正在被无情地收割。在这一片死亡的阴影中,明军士兵们仍然顽强地抵抗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向敌人展示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他们的抵抗虽然无法改变战局,但他们的英勇却让人感到敬佩。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明军的损失越来越大,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他们的抵抗让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让自己赢得了一丝尊严。然而,无论明军士兵如何抵抗,他们都无法改变战局。金军的压力越来越大,明军的士兵越来越少。最后,当最后一个明军士兵倒下时,整个战场陷入了死寂。我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悲凉。

在“幻境实地”的体验中,我仿佛穿越了时间与空间,见证了历史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一切回归到了那片宁静的原野,我站在空荡荡的战场上,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情绪。虽然只是投影的影像,但那些士兵们的呐喊、刀剑交击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他们的牺牲与勇敢,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刻印在我的记忆中。我知道,这些历史场景虽然遥远,但它们构成了一个个世界的过往,影响着现在和未来。退出“幻境实地”,我决定回家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思绪慢慢平复。没想到太尊光甲的话果真不错,回去的时间就是我才走的时间。用过膳,休息了一会儿,就想着去宫外看看。走在金陵真正“现实世界”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我回想起刚才所见的历史战役,感慨万千。我抬头望向天空,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温暖的光芒。突然害怕今之和平繁荣,明之破败伤残。为了了解明国的最终结局,也是对当今新秦的隐忧,我穿戴整齐泰尊光甲,重新回到“幻境实地”中去。明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中敌埋伏、单打独斗、频频溃败,精锐尽失。大败的消息传回京城,引起震动,视角也自动来到了京师皇宫朝堂。

在朝堂上,一片混乱。大臣们争论着明军失败的原因,文臣武将分帮结派,互相指责对方无能、贪污腐败。老皇帝面色阴沉,听着他们的争吵,却无法做出决断。我知道,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明军的无能,可在这样的境遇里,我像个置身事外的当事人,欲诉无门,只能默默地看着他们的争吵,心中充满了无奈。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朝堂上的争吵。一个官员站在朝堂中央,目光坚定地看着老皇帝,说道:“陛下,萨尔浒大败,无论原因千万,兵部侍郎杨京甫作为主帅,有不可推卸之责。臣等请求彻查杨侍郎,告慰辽东四万将士。”老皇帝睁眼细瞧,堂下所报者御史杨鹤,之前杨鹤就已上书弹劾,老皇帝暂未给予答复,今闻众怒之词,但回复一个“善”字。杨鹤的话让朝堂上的争吵声渐起,大家都顺着他的话,开始指责主帅杨京甫“分进合击”实为金人逐个击破、“约束不力”致使各部人马行动不一,要求下狱彻查。此时杨侍郎已因咎辞职待审,自知身负四万将士血债,叹曰:“时也命也!”但下狱之后,老皇帝却死了,我便把关注力放在了杨京甫“罪帅”上,拨动时间轴,没想到这位老元帅还活了不少年,在狱中硬是熬过了四位皇帝!其间无数官员,有弹劾治其死罪的,亦有请求开赦的。就这样反反复复,我还以为杨京甫老元帅最后是病死在狱中,没想到近十年后,崇祯皇帝旧事重提,执意处死“罪魁”。就这样,一位“该死”而是时“不该死”的老元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场大败的另一位主角辽东总兵李如柏,他所指挥的明军是各路军中唯一一支没有参战,全身而退的。败逃回京师,自然免不了受到言官弹劾。我点开他的人生轨迹,发现言官弹劾之词,夸大且夸张,说他通敌害友、延误军机、欺君盗国,穷尽之词至于此。不过李如柏在萨尔浒大战中手握重兵,被寄予厚望,行动却迟缓如蜗牛,实在延误战机,不能配合杨镐的四路合围之策,罪责难逃。老皇帝鉴于其父兄功绩,终不忍将其下罪处死,但在众多言官御史的弹劾中,李如柏终日惶恐不安、自责深切,最终选择自我了断。

而萨尔浒之败第二年,这个年号叫万历的老皇帝于七月驾崩,宫城内外,一片缟素。太子朱常洛次月即八月丙午朔,即皇帝位,定年号泰昌,大赦天下。泰昌皇帝,正值壮年,我快速翻看着时间轴上他的人生轨迹,正期待着他的一番作为,不成想皇帝座位上又换了个小的。我赶紧细细回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