廮陶城外,秋风猎猎。
卢植的北军主力已经赶到了城外,井然有序地建立起了营寨。
北军是朝廷的精锐,曾经数次参加对匈奴和羌人的战事,此次卢植所率领的北军正是精锐中的精锐,是朝廷孤注一掷平定黄巾的决心!
巨鹿郡目前是黄巾聚集的中心,河北的黄巾正在朝着巨鹿前进。
整个汉朝的官僚体系在河北几个郡也彻底崩溃,不少地方的官吏都已经逃跑。
邹靖,你轻敌冒进,首战即败,挫我官军锐气,难逃一死,有什么遗言留下,本帅要拿你的头颅祭奠死去的将士。
众人纷纷告免,卢植只是不依不饶。
邹靖跪地而泣说道:“某虽死罪,乞以残躯报国”。
自古以来,人们皆推勇士,听到邹靖如此说道。
众人默然,卢植面色也缓和不少。
他缓缓说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降为马前卒听用”。
众人纷纷跪地告谢,邹靖也被人带下去算是保住了性命。
翌日,卢植升帐议事,商议如何攻打城池。
诸位,朝廷命令我们尽快结束战事,我昨日观察了此地状况,城内的黄巾足足有四十万,城外各处的黄巾也有一二十万,当以何法进兵?
众将纷纷建议全力强攻,在冬天来临之前,结束战事。如果战事拖到冬天,粮草则难以为继!
卢植本是儒将,自然知道强攻只会带来更多无谓的伤亡,但是他也知道如果战事绵延不能决断,局面则更加难以控制。
各位将军,古人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如今城内老弱妇孺接近四十万人,能战之兵也不下十万。我军远来,当宜速战!卢植面色凝重地说道。
众人纷纷赞同,只是如今黄巾都依托城池打消耗,如何才能速战速决呢?
此刻没有人给出合理的建议,顿时热闹的营帐沉默了起来。
末将广宁校尉刘镇,拜见将军!
卢植面色一凝,慨然说道,刘校尉有什么建议,可速速说来。
各位将军,我观城中黄巾,早已谋划已久,今城中黄巾仅乃黄巾主力,常山,真定,清河等处各有黄巾仍然在陆续汇集,当今河北黄巾之总数,不下十万!当今之计,将军应尽快收集河北、幽州之兵,坚壁清野,一战而定!
况且,城中老弱妇孺有近四十万,何也?黄巾裹挟百姓而来,四十万人人吃马喂,必然需要粮食,此城池如此狭小,怎可承担四十万人生存,将军理应趁机围三阙一,毕其功于一役。
众人都被刘镇的话所惊讶,此人想法独特,分析精确,如能以他的战略进行布置,城内黄巾必定克日而亡。
哦!刘校尉,请继续你的想法说下去,卢植也被刘镇精确的分析所深深吸引。
刘镇继续说道,如今,河北黄巾是想渡过黄河,在河南与南阳黄巾会合,随后西攻洛阳,我们如今应当把河北黄巾尽数消灭在黄河以北,如此,则不久叛乱自平。将军身率朝廷大军,前来剿贼,必然奉天子诏命,如今,正可调动各地军马,全力剿贼。
卢植暗暗心中沉思,此人有不世之材,他日必定为朝廷用之。
卢植面色却平静如水,慨然问道:“某率大军而来,河北之士不足用之,刘校尉以为谁可用之!”
刘镇跪地而道:敌众我寡,当出奇兵!
哦?何来奇兵?卢植问道。
“黄河以北,燕山以南,白马义从,名震寰宇!”若得白马公孙相助,则黄巾之乱必平矣!刘镇慨然说道。
哈哈,刘校尉之意正合我意。好,刘校尉,你的建议甚好,就留作帐前参军听用吧,说罢,他立刻修书一封,请你送到涿县,去帮我请一请这“白马公孙!”
卢植的这封信正是写给他的学生,白马公孙—公孙瓒!
他笃定,刘镇所言非虚,要平定眼前的黄巾军,他需要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的奇兵的力量。
刘镇领命而去,当即和赵云轻装简从,奔向涿县。
涿县,贵为县令的公孙瓒整日都在演武场训练自己的“白马义从”,至于县中的大小事情,都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学弟刘备。
刘备也的确不失为治国之才,短短数月就将这涿县治理地井井有条,百姓都称颂不已,大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人人皆称刘备为“刘使君!”。
涿县县衙外,刘镇和赵云风尘仆仆,他们从巨鹿连夜赶到涿县,只为尽快把卢植的命令送到。
县衙的公人立即报告了刘备,刘备立刻出来迎接,只见县衙外居然是两位仪表不凡的将军,再看,分明就是当日沮阳城外的刘镇和赵云。
刘备大喜,立即上前迎接,这不是仲远兄和子龙兄弟吗,你们怎么到涿县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