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九章 大战前夕 (1/3)

浓雾散去,渐见清明,镇国神坛的万众英雄誓勇杀敌,无不热血沸腾。

正在大家宣誓同心抗秦时,燕王姬喜派人传令太子丹火速回城。

原来秦国的三路大军已经齐整北上,燕王喜大骇失色,心中惊乱,忙命人传召太子丹进宫商议抗秦之事。

太子丹临近燕王宫殿时,但见燕王宫殿全由青石筑成,势态威严,历经数百年仍然雄姿屹立,不禁驻足观望。

北燕人简朴尚武,历朝的燕王都未曾修建豪华宫殿,那深灰色的燕王宫庄严威武,正象征着北燕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然而到了燕王喜却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太子丹不免摇头叹息,随内侍一道进了燕王宫,见燕王喜已吓得六神无主,瑟瑟发抖。

燕王喜见太子丹进殿,忙强作镇定先声夺人:“无知小儿,你可知罪?”

太子丹暗中派人刺秦王,周转半年有余,燕王喜岂会不知?此番事败,却把责任一并推给他。

太子丹本想借词分辨,但见群臣分班两旁,只有跪拜道:“儿臣不孝,儿臣为逞一时之能,未经父王之意,暗中派人行刺秦王不成,却招来秦人犯我边界,孩儿深知罪重,还望父王重重责罚。”

燕王喜更是大声怒斥:“无知小儿,不思励精图治强我大燕,却居然专与一些江湖剑士混在一起,又受那些江湖剑士的怂恿,派人前去刺秦,如今事败,秦军不日即将兵临易水,你为祸国民,既已知罪,何不以死谢罪?”

北燕虽小,然历代燕王却是勇猛强悍,直叫邻国不敢侵犯,可是到了燕王喜这一代,却是懦弱无能,北燕王族唯有太子丹智勇双全,又勤于国事,太子丹才是国之未来,大燕希望。

众臣一听燕王喜真要杀了太子丹,都心忧燕国的未来。

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太子丹派人刺秦一事旁人不知,燕王喜耳目众多,岂有不知之理?

燕王喜故作不知,若是事成当可坐享成果,此番事败却将责任一并推在太子丹头上。众臣想到此都纷纷上前保奏。

太子丹见众臣纷纷为自己求情保奏,更加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众卿又何须为我求情,倘若姬丹今日一死能令秦军收兵南回,姬丹区区小命又何以珍惜不舍?。”

群臣纷纷附和称是,太子丹继续道:“目前当务之急父王更应该召回辽东大军与蓟都大军前往易城下都,与下都守军汇合共同抗秦才是。”

燕王喜迟疑甚久,心中虽然已知秦国大部分兵力都分布在楚、魏交界处,却仍然质问:“大胆无知小儿,就算汇集辽东大军,蓟都大军与易城守军,我大燕举国兵马总共才三十万左右,又怎能抵抗秦军李信,王翦,辛胜的六十万联军?”

群臣见燕王喜虽然是质问太子丹,却是怒目环视众人,只等大家各抒己见。

群臣表面上装作沉思不解,心中却都在想当今秦国南与强楚,东与齐魏都对峙难下,如果秦王政冒然拢集全国兵力北上大燕,列国定然会会趁机反攻。此番北上我大燕的秦军,莫过是李信驻守咸阳的十万护军,与辛胜驻守易水以西的十万兵马罢了。

群臣正都怀着同样想法,只是谁也不敢贸然进谏,他们只有等太子丹进一步直言阐述。

稍许,太子丹果然按捺不住,道:“秦将李信虽然年轻气盛,骁勇善战但他此番劳师远征,又不熟悉我国地形,而我大燕儿女也是英勇善战,我们以三十万之师何惧他二十万秦兵?”

燕王喜怒斥:“你派人刺杀秦王,秦王一气之下,已收回南楚所有的兵力,秦军北上兵马何止二十万?”

据探兵报道,此番北上秦军以李信为先行,王翦为中军主帅,辛胜为右军主帅,三军统帅都已在北伐军之中,不出十日即可兵临易水。

这件事燕国全民皆知,群臣听燕王喜质问,先是愕然相望,接着又一起把目光投向太子丹。

太子丹低头不语,许久才问:“试问王翦座下的副帅王卉可在北伐军中?”

燕王喜一时语塞,心中已知太子丹为何有此一问,忙命人传来探兵。

那探子兵躬身回答:“末将此番也甚是奇怪,怎么王翦主帅都已经折道北伐,却不见副帅王卉莫非…”

太子丹听得王卉仍在大军中暂代帅职,心中更加铁定是秦王政借帅不借兵之计,蔑笑道:“秦王的雕虫小技,又怎能蒙骗本太子?只是来了王翦老匹夫,就能吓着本太子,尔等此番前来我定要你来得去不得。”

这时众臣随声附和:“太子英武,定叫贼人有来无回,臣等叩请大王赦下太子殿下之罪,派太子殿下前往易城抗战秦兵,将功赎罪。”

燕王喜见群臣力挺太子丹犹胜自己,心中虽不悦,无奈众子臣之中全都娇生懦弱,此番御秦还得仰仗太子丹。

思至此忙下令辽东主帅梁尚雄班师南下易城,又对姬丹言道:“孤王年事已高,此番御秦还得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