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六章 (2/3)

红薯过来坐一块了。八个孩子你尝尝我的,我试试你的,说着幼稚话偷懒了一阵。

等太阳端端正正地照射在众人头顶时,地里的红薯也收得差不多了。大家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只想快点回家。

正当孩子们肚子都咕咕叫的时候,陈有良提了两个铝饭盒来。他不知什么时候回家了一趟。他屋里女人在大队里有工作,就没有出来,在家煮好饭,不然他回去也是白搭。

青青和亮生蹦蹦跳跳地走了过去,另外六个孩子闻着饭香直吞口水。

“来,你们几个都过来。“有良亲切地朝几个孩子招手。几人朝父母望了一眼,得到允许,便飞奔过去。

饭菜可真香啊,有青菜和豆腐,几人把饭菜分食一光,意犹未尽。

午后,众人拖着疲惫的身体收拾了一下首尾,准备挑东西回家。有良说他开了拖拉机,就在下面机勾路上停着。大家便开开心心把东西都挑到机勾路,撂到拖拉机上,等东西都装完,全部人又站到上面去。

“得亏有良,不然起码要三趟才能挑完,今年红薯结得又多。“敏世笑着说到。

“这就是顺路的事,反正都要回去的。“陈有良笑了笑。他比较老实木讷,瘦瘦的身材,留着中分头,不太爱说话。他与陈有和算是发小了,本来也是同房同辈,自小关系都不错。只是成了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有良媳妇又是个厉害的角色,在村里当妇女主任,平时爱摆个派头,跟有良好的几个同辈都不怎么到他屋里去。

陈有良用一根七字拐铁棒使劲摇了几个大圈,把拖拉机发动。“大家抓紧喽!“他在前面大喊一声,拖拉机随着“突突突“的声响,一路向前。

几个大人累得一屁股瘫坐在红薯堆上,小孩们却来劲得很。拖拉机在村里是极少见的,统共也就三四户人家有,谁家有拖拉机那出门都脸上有光。一般人家也就一辆自行车,买上摩托车的都少得可怜。他们抓着扶手站着,兴奋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天空像镜子似的,没有一丝云;两旁的树木快速地闪过,风带来秋天的香气,它把众人的头发吹得四处翻飞,飞到脖子里,飞到嘴巴里,挠得几个孩子咯咯笑。

收回家的红薯会被堆放在木板阁楼上,阁楼上相比楼下要干燥得多,这是为了更好的保存红薯不腐烂。花生则在港子河清洗干净,已经用篾席晒上了。

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家家户户早餐都是吃的煮红薯。多数时候人们是将红薯洗干净直接放锅里加适量的清水煮熟,女人们对于这水量很有经验,她们能控制好红薯熟的时候锅里的水刚刚好干了,再添一把火就能出糖。红薯香甜的味道伴随着袅袅的热气从烟囱、窗户眼里飘出去,揭开锅盖,这甜蜜的香味更加浓郁。红的出蜜、白的粉糯。锅底的那一两个还被红薯糖浆包裹住了,咬一口,甜蜜蜜、热腾腾!

红薯除了清水煮还有另一种吃法,那就是将红薯去皮、切成四方的小块,热锅里下点油,加水、加适量的盐煮沸,然后将红薯块倒进去煮至筷子能插穿。出锅的时候再撒点蒜叶沫,一碗热腾腾的煮红薯就成了,这是农村人寒冷秋日早晨最惬意的一顿早饭。

过不了多久,等阁楼上的红薯晾干了一些水份后,谭家英又要忙碌起来了。农村里家家户户要晒红薯干,这可是一个家庭冬天里最主要的零食了。

谭家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蹲在灶房门口削红薯皮,她的身边是两箩筐还在滴水的红薯,这是陈有和刚刚洗好的。她的脚下是一堆的红薯皮,旁边还有一个大大的木盆,木盆里是快堆出头的削了皮的红薯。七岁的月红和六岁的立生也蹲在不远处的地上帮忙削皮。这个屋里的其他两户人家也在叫叫嚷嚷地洗削红薯、切红薯。整个村子有一多半的人家都趁着好天时而热火朝天地忙进忙出,为了晒红薯干而幸福地忙碌着。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容,左邻右舍的人家大声地说着玩笑话,说笑声传得八间屋子都听得见。

第二天清晨,羊山上空漂浮着红薯香甜的味道。谭家英赶在太阳出来以前将昨天切好的红薯放在大锅里用沸水淘至半生熟,然后让陈有和端到晒谷场。陈有和已经在那里铺好了两张篾席,月红和立生也在那里守着了。陈有和端着热气腾腾的红薯过来,倒撒在自己的篾席上,接着又转头回家去端剩下的了。月红和立生脱了鞋上篾席,负责将堆积在一块的红薯片均匀地铺开。不多一会儿,谭家英和陈有和端着最后两筐热腾腾的红薯片也来到了场地上,一家人齐心协力将红薯片排开。

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三层岭最低的那座山头缓缓升起,发出朦胧的光芒。整个羊山村稍微平坦些的场地上都被一张张晾晒着红薯片的篾席铺满,冒着白色的热气,像蜂蜜一样令人欢喜的颜色和气味。你看,那又厚又大一片的是晒干就可以干嚼的薯片;像半圆形的薄片是留着过年炸红薯脆片的;还有切成条条的,人们管它叫薯仔条,也是干嚼的,它和厚厚的薯片晒干之后都是又硬又粘牙,费牙口得很,不过这也是人们打发漫长的冬日唯一的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