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车轮无声无息地转到了二零一九年。所有的人都在为房子、车子而奔波忙碌。没买车子、房子的人心里攒着劲,誓要买上车子、房子,绝不能落在别人的后头。而已经买了的人呢,也不轻松,忙着还银行的贷款。总之,所有的人都为了眼前的生活而忙碌着,不敢停下来歇一歇脚。
春节一过,陈月红和张良就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陵南市。他们还在开早点店,仍然每天凌晨三点多起来到店里准备,中午一点左右收拾好店里的卫生,再一起回到住房处。每日如此。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两人的心里越发着急和迷茫。
原本,按照陈月红和张良原先的计划,大女儿读小学的时候,他们一家就回老家生活。可是随着女儿上小学年龄的到来,他们却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
为了应对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去年年底,他们把南市那套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刚好张良有个在南市做装修的亲戚,便全权委托给他做了。张良的那个亲戚也痛快,说他会全程负责,不用他们操心,保准给他们做得妥妥当当的。
九月份开始装修,到十一分月份就全部搞好了。房子只做了个最简单的装修,另外还置办了一些最基本的家具。陈月红想着,趁过年回去住一段时间,算是入火。顺便考察考察南市的整体情况。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陈月红一家人没有回老家过年,他们在南市过的春节。虽然新房没有什么高档家具,不过陈月红已经很满足了,这是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不是别的什么人的。明亮的房子,简约而时尚的装修,崭新的家具,直达家门口的电梯,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这一切都令人满意。
然而她高兴了没几天,就陷入到另外一种忧虑中。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初十,整整半个月的时间,陈月红和张良都在考虑:如果下半年回来,将做什么事来支撑一家人的开支?
他们在小区附近观察路边的店铺,又开车到远地方转悠了一遍又一遍,另外还在网上搜索了南市的招聘信息。发现,南市可能不适合他们……至少暂时是没有合适的方向。
一来,他们做的肠粉有很强的地域局限性,在南市是生存不下去的。二来,南市的工资只有两三千元,他们所能胜任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工资标准。自己拿手的没市场,找工作工资又太低,别的生意又不懂,这令陈月红很迷茫。她像刚刚进入社会那时一样,举足无措。不同的是,此时她的肩膀上有了家庭的担子,要更加小心谨慎。
陈月红和张良毫无头绪地回到陵南市,他们原本计划是在今年四五月份把早餐店盘出去,刚好赶回去给女儿注册入学。
可是越到后面,两人越觉得心里没底。南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他们即将要带着一家老小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去讨生活,这令两人很不安。
万一在南市找不到事做怎么办?
虽然说回去之后能省下女儿的学费,每月的房租也不用交。可是如果没有收入,那一家人靠什么生活?一家人起码要吃喝吧,还有日常的一些开销,小女儿的奶粉、纸尿裤等等都要钱。他们的小女儿才刚满百天。
想到这些,陈月红和张良的心里就打鼓。
而早餐店的生意很稳定,一个月能有一万五六的净利润。暑假那两个月因为附近务工人员很多会把孩子接过来住,所以店里的生意要比平时好,暑假两个月店里的净利润能达到一万八左右。说实话,他们舍不得啊。
两人还想着把现在开着的白色轿车卖了,争取今年过年前换辆好点的车子呢。现在个个都讲要牌子货,身边的人很少是开国产车的,基本上都是十多万的合资车。国产车真的有点开不出门了。
如果贸然回去,那这事还不知道要搁置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
“唉,到底是回去还是留下呢?”
每天中午一点,当陈月红和张良把早餐店的卫生搞完,骑着电动车在回家的路上,都免不了要讨论留下还是回家的问题。
两人坐着电动车走在非机动车道上,望着车水马龙的马路,心里很迷茫。
经过陈月红和张良反反复复的讨论,最终,他们决定让女儿在这里读完小学,先存点钱再说回去的话。真的,回去没有挣钱的活路也憋屈呀。光靠身上剩的那点钱,很快就会坐吃山空。
这样决定以后,两人便安下心来继续卖早餐。
接下来,他们要操心的便是孩子入学的问题。他们像千千万万带着孩子出来讨生活的人一样,为了孩子的学位而奔忙。
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到所在社区的新市民积分窗口填写申请。
从去年起,陵南市实行积分入学。即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以父母的积分排名来进行录取的一种方式。积分的项目由基础分:社保、房产、居住证、租房和加分项:学历、专利、职业资格、表彰奖励和特定公共服务岗位等等组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