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165:金蝉脱壳老臣脱身,化贼为兵献计招安 (2/3)

侗虽然担心,但也无可奈何,传下旨意,明日早朝,商议解救太皇太后之策。

等到次日,留守东都的文武百官,纷纷上朝,分列金殿左右,皇泰帝杨侗携老臣苏威一同上殿,百官见了老相国苏威,纷纷施礼。

百官礼毕,杨侗道:“昨日老相国归朝,朕方得知太皇太后落难,仍在反贼宇文化及手中,皇祖母受难,朕心难安,今日商议搭救之事,有何良策,尽可说来。”

东都宰相元文都奏:“瓦岗贼寇占据汜水,隔断东西,宇文化及叛军鞭长莫及,不如派人游说李密,招安瓦岗贼寇,化贼为兵,如此便可讨伐宇文化及。”

“不可!”大将军王世充奏道:“为剿瓦岗盗贼,征战数年,不知死伤了多少将士,我等与李密不共戴天,岂能议和?”

大将军王世充之所以竭力反对,就是因为自从王世充率兵救援东都洛阳,与瓦岗军大小交战多次,相互厮杀,难免仇怨深厚。一旦李密受招安,成了隋臣,只恐日后也会报复东都的旧臣。

王世充一番反驳,使得宰相元文都二眉倒立,虎目圆睁:“王将军,是你那些弟兄的仇恨重要,还是太皇太后性命重要?”

元文都是皇泰帝杨侗的当朝宰相,在百官之中说一不二,王世充当着众人的面,哑口无言,也不敢再作顶撞。杨侗问道:“李密毕竟是手握十几万起义军的反王,以元爱卿之见,招安应当封个什么官职。”

众人一想,也是如此,一般的将军官职,李密哪能看得上,元文都又作揖奏道:“如今敌强我弱,陛下若是招安李密,可授其魏王封号,恩准李密进京辅政,汜水关之东可不战而平。”

皇泰帝杨侗点了点头,毕竟战事迫在眉睫,便立刻准旨,招安瓦岗起义军,加封李密为魏王,恩准其进京辅政。这才引出:

旧恨往时归一边,谈谈打打欲招安。

奈何仇怨深千尺,岂是魏王能化干。

百官退朝,大将军王世充回到府上,郁郁不言,心中是满腹怨恨。王世充最亲近的副将,便是侄儿王仁则,王仁则见叔父不悦,将茶水轻轻端上:“叔父有何不快,闷声憋气,且给侄儿说说?”

王世充咽了口茶,把茶碗往桌上一墩:“元文都自以为是当朝宰相,当堂训斥本官,欺人太甚?”

“不知元文都为了何事?”王仁则问。

“唉。”王世充叹道:“皇上要招安瓦岗军,还封李密做魏王,进京辅政。我等与瓦岗盗贼交战数次,杀死盗贼父兄子弟不在少数,自己损失的江东将士何止千万,有此血海深仇,岂能与李密一党同朝为官?”

王仁则一听,谏言道:“李密乃是关中人士,与苏威、元文都早晚结成一党,而叔父素与虞世基、裴蕴为朋,根本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是啊,本来江东派与关中派就势不两立,以后咱们麻烦大了。”

王仁则贼眉一抖,鼠眼一转,凑到王世充耳畔:“与其封李密做魏王,不如叔父自立为王!”

“啊?”王世充问道:“爱侄,你想怎样?”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王仁则道:“叔父手上有两万淮南精兵,何不鼓动将士,发动宫变,斩杀元文都,挟天子以令百官。”

王世充吓得两眼发直,摸着胡子说道:“这可是谋反之罪。”

王仁则道:“东都洛阳乃是天子立国之地,叔父若占据洛阳,挟持天子,可效仿曹魏,将来成就帝业。”这一通谋反伎俩,大言不惭,说的王世充蠢蠢欲动,跃跃欲试。这才是:

唯恐瓦岗怀旧仇,勾连叔侄起阴谋。

洛阳本是帝王气,莫盼人人能出头。

王世充叔侄正在密议谋反之事,只听门外有管家叫门,王世充问道“有何要事,非要此时来报?”

管家道:“段达、跋野纲二位将军求见。”

“请客人前堂等候,这就去见。”王世充与王仁则,互看一眼,心中纳闷这二人为何此时突然造访。

王世充整了整衣冠,来到前堂,王仁则躲在偏房偷听。段达、跋野纲二人一见王世充,便起身施礼,王世充陪着笑脸,看座上茶。

三人各座,王世充问道:“二位将军此时造访,所为何事?”

段达道:“今日朝堂之上,将军反驳元文都,在下以为不无道理。”

“哦?”王世充一愣:“莫非将军也反对招安李密?”

段达道:“莫说王将军与那些瓦岗贼寇势不两立,我等平贼多年,与那些贼寇也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倘若招安,岂不成了与贼为友,岂有此理?”

跋野纲也道:“我等出生入死,死守洛阳,尚不曾封侯,李密造反数年,反而封王,着实不公。”

听罢此言,王世充深感共鸣,其实朝中武将多数反对招安李密,包括段达这样的老将也与起义军有很深积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