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果军疲惫应战,多数早已厌恶,毫无决胜之心,大战少时,便溃败而散。
宇文智及一看大事不好,赶忙劝宇文化及:“兵败如山倒,大哥赶紧收兵吧。”眼看瓦岗军杀到近前,宇文化及也乱了阵脚,大呼退兵,调转马头仓惶而逃。
南面高坡之上,后宫众人、文武旧臣见瓦岗军势如破竹,也不敢逗留,纷纷跟着宇文化及的败军,一起逃走。
追击三十里后,元宝藏大获全胜,缴获车马辎重无数,俘虏隋兵万人。元宝藏得意万分,下令收兵。这时有一校尉来报:“启禀将军,有一隋臣驱车来降,要求见大将军。”
“我俘获隋军多矣,何必在乎一个臣子,不见。”元宝藏道。
校尉又道:“那人声称是大隋两朝首辅大臣。”
“哦?”元宝藏一愣,言道:“暂且押回城内,待我见他。”
瓦岗军收兵回城,元宝藏端坐大堂,命人带上隋臣。只见一个白发老头,年纪足有八十多岁,拄着手杖,颤颤悠悠,上堂拜见。元宝藏问道:“你自称首辅,究竟何人?”
“老朽苏威。”
元宝藏一听苏威二字,那是久闻大名,未曾相见。元宝藏心想我俘获大隋首辅大臣,那在魏主李密面前,可是大功一件,真是天上掉下的便宜。
元宝藏念及苏威年老,便让人赐坐。苏威坐了下来,说道:“元将军,今闻瓦岗首领李密,自称魏主,席卷中原,老夫料定洛阳终究为李密所有,故而早早归顺,投奔明主。”
“识时务者为俊杰!”元宝藏道:“老前辈若能弃暗投明,我主李密定当以上宾相待,老前辈跟随魏主,依旧不失富贵。”
见元宝藏有邀请入伙之意,苏威大喜,便把宇文化及叛军颓败之势,一一说出,又满怀诚意归顺瓦岗,元宝藏问道:“既然老前辈有心归附,我愿为举荐,不知意下如何?”
“甚好,甚好。”苏威大喜。
元宝藏见苏威有心归顺,自己招降大隋重臣又是大功一件,便派人护送苏威,让他前往汜水,面见魏主李密。
不过两日,便到汜水大营。魏主李密得知苏威归顺,率领麾下众人亲自迎接,请到议事堂。苏威归顺,如同众星捧月一般。
众人各座,李密道:“前辈归顺瓦岗,乃是大隋旧臣的表率,理当厚待。”
“多谢魏公。”苏威问道:“如今魏公已得中原大片土地,眼下如何打算。”
李密笑道:“实不相瞒,正欲夺取东都洛阳。”
苏威心中一哆嗦,暗想一旦夺取洛阳,皇孙杨侗必然遭殃,顿时心生一计,假装感叹:“唉……魏主若是再一味猛攻东都,只恐腹背受敌。”
“此话怎讲?”
“宇文化及已经提兵北上,难道各位不知?”
李密大笑:“前辈高估了,宇文化及在魏州刚得大败,十万哀兵何足挂齿。”
“岂不闻哀兵必胜?”苏威又劝:“十万隋兵远征疲惫,多有厌战,元宝藏只是得了便宜;倘若缓过劲来,也是十万雄兵呐。”
众人一想,也是如此,李密问道:“前辈之见,应该怎样?”
苏威道:“此番宇文化及魏州大败,粮草尽失,可乘机先讨宇文化及,再回师洛阳。”
李密大喜:“我二十万瓦岗将士,早已枕戈旦待,若得前辈相助,何愁大业不成。”遂传令出兵,讨伐宇文化及。这才是:
缓兵之计欺魏主,调虎离山救东都。
八旬老臣心尚在,隋亡依旧挽皇图。
宇文化及在魏州初战不利,车马辎重也被元宝藏劫掠许多,兵败的将士纷纷弃掉所背口粮,一时间隋军粮草吃紧,难以维持。
众人皆是束手无策,宇文化及冲着二弟智及说道:“二弟推举我为大丞相,如今兵粮不足,人心动荡,反把我陷入众矢之的,如之奈何?”
宇文智及见兄长埋怨,心中又生一计,说道:“兄长莫急,小弟已有良策。”
“快快说来。”
智及道:“此地离黎阳粮仓不远,不如先攻克黎阳,填饱肚子。”宇文化及大喜,即刻传下军令,三军掉头前往黎阳粮仓,先解燃眉之急。
骁果军一路行进,宇文化及踌躇满志,忽然远处快马飞奔而来,探马道:“启禀大丞相,魏主李密已离开洛阳,率二十万瓦岗军扎营童山。”
宇文化及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二弟智及在一旁言道:“李密来势汹汹,若是不除李密,便难以攻克黎阳。”宇文化及对二弟智及是言听计从,又下令赶往童山,迎战李密。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七月,魏主李密率领二十万瓦岗军在童山驻扎,与宇文化及的十万骁果军展开决战。
骁果军在魏州先吃一阵败仗,士气不足,宇文化及十分担心,迎战超过自身一倍的瓦岗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