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六章 超级服装工厂 (2/3)

脑实时的计算能力。

落善云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人工智能的方面,他首先要能像马斯克那样有个发射基地,研究太空飞行问题,甚至还要包括一定的武器,因为在茫茫宇宙之中,一旦碰到问题或者危险,只能挨打,所以,自保能力是必须的。

2014年,国家放开限制,允许民企制造和发射卫星,我国的企业们就开始积极投身这个领域,我国的民用小卫星制造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发射是民企的短板,只能到国家的发射单位排号等着。但国家的大约一年只射约20发左右的火箭,而国外的如Space-X又拒绝为中国民用卫星服务,这又成了民用卫星的瓶颈。

落善云可以不用研制火箭,但是要研究航天器,起码要研究一个可以在星际之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吧。

落善云想来想去才发现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很多方面还需要特殊的专业性人才。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东西在这个国家无法实现。落善云要想做的事情需要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才能行得通,这让人十分苦恼。

或许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等社会发展到那个时间阶段了自然就可以了,但是如果100年也发展不到那个程度呢?人都死了,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要先解决不死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一切问题,以时间来换取空间,这是个没办法的办法。

人一出生就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细胞,之后慢慢减少,用脑过度时会死亡一部分,但可以激活其余的脑细胞;而长时间不用脑会使脑细胞容易死亡,所以还是应该多多用脑!很遗憾它们是不能再生的,只会不断死亡。如果不考虑人类体生长过程中一系列对大脑的损害,人要是不会老死,会活1000年左右。

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人类大脑寿命极限受控于染色体分裂的次数,即端粒体的长度,所以根据这个来推算是去到120年,实际上人们的寿命也很少能够突破120岁。落善云知道10年前就有消息报道,南加州大学教授TheodoreBerger宣布:在对猴子、老鼠的实验中,通过人造海马体完成了短时记忆向长期储存记忆“几乎完美”的转换,这项技术可以完成对人脑记忆的备份,并复制到其他人的大脑。

人造海马体?人脑记忆备份?复制到其他人的大脑?人类意识永存?是不是听起来很玄妙?首先我们先来弄清楚,人的记忆是怎么产生的?说到记忆,就不得不提海马体。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如果一个记忆片段,比如一个电话号码或者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被重复提及的话,海马体就会将其转存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

所以,海马体是人类大脑中负责将短时记忆向长期储存转换的部分。此外,海马体还具备“检索”功能。科学家指出,海马体负责帮助大脑建立信息归档系统,并在需要的时候,快速将有用信息检索出来。

匈牙利神经学家乔治-布扎克在2006年出版的《大脑的节奏》一书中指出:“如果将大脑皮层想像为一个巨型图书馆,那么海马体就是其中的图书管理员”。海马体一旦受损或病变,会使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癫痫、帕金森、以及其他精神障碍等疾病。

Berger教授是怎么实现人脑记忆备份并复制到其他人的大脑?Berger教授团队首先对一只植入芯片的猴子进行训练,让它在30秒内选择正确的按钮,然后将芯片复制到另一只猴子脑内,第二只猴子同样做到了训练后才能完成的事。

Berger教授表示,这种复制性在猴体的效果接近完美,而在人体正确率目前为80%(目前该项试验在八名癫痫患者身上已经试验成功),他预计未来有完善到极高精度的可能。可以肯定的是,大脑已经能够接受芯片作为替代物或者记忆模块。

“人类意识未来有望永存”前路也困难重重。技术上的难度不容小觑,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大脑的探索才刚刚触及这个巨大科学挑战的表层。伦理方面的担忧也不言而喻,已有群体担心,此设想实现会产生“读心术”,“大脑被控制”等疑虑。

对大脑的科学研究,是对人类自身最大的挑战,一直处于自然科学的最前沿。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我们如何感知世界,怎样控制运动,乃至我们的记忆、意识、思想和智力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属于脑科学的研究范畴。

脑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政府、组织和科学家呼吁加强脑的研究,继2013年初欧盟投入10亿美元的“人类大脑计划”、美国投入30亿美元的“大脑基金计划”之后,“中国版人脑工程”计划也成为国内科学界未来关注的重点。

“人脑工程”计划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实现“模拟人脑”,比对生物学数据并与全世界科学界共同分享资源。使神经学家能够将基因、分子和细胞与人类认知和行为连接起来;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针对目前无法治愈的大脑疾病开发新疗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