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胡服。
一队胡人,各个烨然若神人,使人不敢靠近,只可远观。这便是眉川声名远播的“菩萨蛮”。
韩令三人挤成一团,挤眉弄眼地表达自己的兴奋,互相推搡着让彼此上前去用新学的“胡语”和对方交流,只是推不出个所以然。徐竹琛今年十三岁,在三人中年纪最大,此时也有些怯,不敢上前去。
这厢还在推打着,商队已经快要到他们面前。
城门口的人不约而同地后退,为胡人的商队让出一条道路。眼看领队要走到糖葫芦摊,一条枯瘦的手臂从人群中伸出来,扯住了领头人的衣摆。
三人急忙看过去,看到拉住商队领队的,是个衣衫褴褛的老人。
那老人满头白发披散,身上还沾着些泥土落叶。他一手摸上了领队的手,一手还端着个破旧的空碗,看起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入。
韩令看到老人抬起脸,苍老的脸皱缩如一张老树皮,他的两颊干枯,眼睛上蒙着一层白翳,但说出来的话,绝不像出自一个瞎子之口:
“贵人额角隆起,中庭方正,手掌结实雄厚,是周身有龙虎之气环绕。此去若向西,自有大富贵。”
领队浓眉一挑,发出几声雄浑的笑声。
他转头向身后的人说了几句什么,那人领命,从衣袋中掏出几两细小的碎银递过去。
“老人家,”——他的中原话相当标准,令徐竹琛啧啧称奇——“这些银子你拿去吃个饱饭,我就借你吉言了。”
碎银落入老人的空碗里,商队很快离开树林的荫凉,走到城墙下歇息。看热闹的人们各自散去,还在彼此交谈着刚刚的见闻。韩令看到老人手里捏着破碗,口中还在念念有词。
“然而,此去若是向北……不止千金散尽……怕是家破人亡,永无宁日呀……”
韩令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扯上徐竹琛和石松就往老人身边凑。老人身边已经围了一圈人,多是求着老人帮忙看相算命的,老人只是低头喃喃,一概不理。
待到韩令三人挤进人群里,老人向着他们的方向猛地抬起头。
“啊呀……我的小友,你们可算来了。”
老人一双满是黑泥的手不由分说地向着他们伸过来。饶是韩令兴致勃勃,还是受不了沾上一身脏污,他身形灵活地往旁边一闪,老人的手就抓上了石松的衣袖。
围观的人看着老人对着石松念念有词,不由得退开几步。
也亏石松一向坚忍不拘小节,虽然没有躲开,还是被老人一身的脏污搞得皱了下眉头。
老人却不介意,一手拉着石松,一手又招呼着韩令和徐竹琛,一副熟稔和睦的样子,不由分说带着三人向树林更深处走去。
徐竹琛看到老人这幅迫切的样子,心中警铃大作,给了韩令一个戒备的眼神。韩令用胳膊肘顶了顶她,小声道:“去嘛,正好避开那些人。"
"我刚刚碰了下他的背,老人家没有内力。到时候三打一我们一定打得过。”
徐竹琛想了想,抽出腰间小刀,在道旁的树上刻了个“竹”字,小声说道:“我走在最后标记路线。你跟紧点,别让石松出什么事。”
走到一处僻静之地,老人毫无征兆地停了下来。
徐竹琛想到刚刚老人的样子,不由得背过手去,藏起小刀。老人却没怎么看她,只是抓住石松的手掌,从掌心摩挲到指尖,又循序摸回手腕,口中不住啧啧称奇。石松盯着他的脸,只觉得汗毛倒竖。
却听老人说道:“小友骨骼清奇,一身正气,将来……将来当为武林盟主!”
此话一出,石松有什么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他反握住老人的手,惊喜道:“老爷子,您说的是真的吗?我是武林盟主?”
老人抚弄着脏兮兮的胡须点了点头,石松惊喜地看向徐竹琛,又转向韩令:“竹琛,老韩,你们听见没?我将来是武林盟主!”
徐竹琛伸手拍了拍石松的肩,示意他放几个铜板进老人的碗里。
石松还在解腰上的锦囊,老人碗中当啷一响,是韩令扔了五个铜板进去。
“老人家,”韩令主动将手塞进老人手里,“您也看看我的将来呢?”
徐竹琛挑了挑眉——他们三人从小一起练武,武功不相上下,只是韩令胜负心重,各种时候都爱争个高下。
不过她和石松也能明白。韩令的父亲正是当前的武林盟主韩伯历,有父亲在前,他自然心高气傲,不能接受别人当上"武林盟主"。
却见老人握住韩令的手摩挲一阵,问道:“不知小友今年几岁?”
韩令歪了下头,盯着老人的眼睛,微微皱起眉头道:“十二岁,怎么了?”
老人不说什么,又将韩令的手反过来,沉吟半晌,道:“小友切记,好事多磨……但小友将来贵不可言。小友将来当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