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潜规则,就是官场的不成文的不能公开的准则。”
甄元生解释道。
“败絮可朽被。有如此官吏,当朝焉有不败之理?”
李默赞同地说道。
甄元生把腰挺了挺。
“历代朝政兴衰,多在土地。由于土地被集中在大地主手里,经济所有权掌握在他们的手里,导致朝政财政收入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朝政支费却与日俱增,便刻意增加税收,受磨难的只有百姓了。”
“不错不错,所谈极为正确。好好好。”
李默是十分赞赏,连声叫好。心在想,这徐阶推荐的果然没错。
“苛捐杂税猛于虎,百姓实在承负不起,必然会群起反之,如清朝后的国民时期。贪污腐败如朽木,国则无法承载,必然没落,就像清朝。”
“国民时期?哪是什么时期?清朝?又何来一个清朝?我焉不知?”
李默听得一头雾水。
“噢噢,晚生是借题发挥,想象中的概念而已。”
无法回答的甄元生搪塞着。
“令人听得毛骨悚然,原是绉语。”
李默摇摇头,笑了。
二人越聊越投机,不觉间,过去了一个时辰。
临走,李默又详尽地问询了一下甄元生的家庭历史和亲朋概况。
甄元生均像告诉徐阶一样一一做了回答。
没过几天,吏部派人来到御案房,将正在忙碌不堪的甄元生带走,说是尚书大人李默相请他到李府去问话。
甄元生诚惶诚恐、略带忐忑地随来人七转八拐地来到李府。
来到这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李默的家。
甄元生满怀新奇之感地扫了一眼李府的外部:其建筑依形就势,官宅民居混合在一起,高出低进,鳞次栉比,斗筑居府院虽然依旧连绵,却明显的已有坍塌毁坏之迹象。
从门匾上已经铲刮过的字痕上,甄元生依稀地还能猜测出这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的府邸。
因为,写书人的文章里已经介绍过李府的大概。
刘瑾专擅朝政,被捕后,从其私建的一座豪宅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被判以凌迟,家产抄没,归于皇家资产。
这座在京城也算首屈一指、原本金碧辉煌、巍峨壮观的府邸,由于查抄时的蓄意破坏,显得斑驳残败。
已成李默府邸的周边空疏之地上,布满了众多新建的民居,有的还正在建造。
不过,这些已建和再建的民居都是经过李默允许后才动工的,否则,一定会被认定为违建,官府是要查办问罪的。
随着大门“咯吱”的声响,开门的是一位穿着十分朴素,像似管家摸样、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吏部差役向开门的老人恭恭敬敬地施礼。
“看来,这老人肯定是十分尊贵了。”
甄元生心想。
吏部差役向老人交接了甄元生,再行施礼后,就转身离去。
甄元生随着这位老人走过年久失修的空荡荡的庭院,来到中堂阶下。
老人示意他可自行上去拜见尚书。
甄元生上来台阶,跨进中堂门槛,见李默李大人正在挥毫奋笔,急忙紧走几步,到李默跟前就要跪下请安。
因为这是大明礼数,甄元生不能破坏。
“私家之地,私人相聚,无需行礼,快过来吧。老夫虽有‘不得谒见私邸’之约,但你现在还不
算正式官员僚属,所以无碍。”
“晚生谢过尚书大人。”
甄元生小步走了过来,躬身站立在李默的身旁。
他第一次进入这古代的高官私房,感觉很别致。偷眼相望了一下这偌大却又清冷的堂屋,不觉显出满脸的疑惑。
“呵呵,看来你是对老夫的府邸和家室心存疑窦,对么?”
“晚生不敢,请大人见谅晚辈的无礼。”
甄元生闻听吓了一跳,急忙收回目光,低下头不敢再张望。
心想,这可不是六百多年后的一个总经理家,即便是六百多年后的一个总经理家,也不可以随便乱展示表情的。
在大明朝,展示不好,这脸就没了。
“哈哈,晚生就晚生,晚辈就晚辈,何来一会晚生一会晚辈的?”
李默开心地笑起来。
“想必你已经知道,此府邸乃宦臣刘瑾私造的家园,查抄后被皇上恩赐给了老夫。”
“晚生看这屋里,好像已经久无人住。吏部也没派人来为尚书大人收拾此府邸吗?”
甄元生看着墙角布满的蛛网和枣木圆桌上落下的那厚厚的尘灰,小心翼翼地低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