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三章:奇迹啊!!求鲜花,求月票 (1/2)

御书房。

朱由检恍然大悟:“对,就是被转移了。所以才不会爆发农民起义。”

接着朱由检顺着放下分析道:“而大明现下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农民起义就是因为现在大明的主要矛盾是内部矛盾,是百姓的民生问题。大明现下最重要的也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现在大明的北方也有游牧民族侵扰边境,这也算是外部矛盾了吧?为何大明还会.......”朱由检不解,不是说可以转移然后一致对外的吗?!

苏墨:“内部矛盾确实可以转移,可那也是有前提的。一来,外部矛盾要足够严重,让百姓明白严重性。二来,内部矛盾还没有激化到特别的尖锐的情况下。”

“而大明现下显然内部矛盾已经格外的尖锐了,而现下的外部矛盾已经不足以转移内部矛盾了这是其一;其二,现下的大明士绅地主阶级的壮大还有官员之间的党争等让底层百姓苦不堪言,百姓对于现在的朝堂完全没了好感,而陛下你的政令真的能够到达地方并且实行吗?!”

“这....”朱由检自己也知道,他的权力其实只在北平这一块罢了,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早就不是朝堂能够掌控的了的了。

苏墨:“在这种情况下,最先要做的就是弱化内部矛盾。“攘外必先安内”,只有这样才能一致对外。其实只要大明将民心拉回来,恢复了国力,团结一致,那些异族不过土鸡瓦狗,根本不可能对大明造成致命的伤害。”

(对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前提条件是外部矛盾并不致命,非主要矛盾。你要是都快亡国灭种,那还安内个屁,先一致对外吧。)

苏墨这话可不是乱说的,毕竟,大明的整体实力确实要比北方的游牧民族要强很多,大明前期都是压着他们打的,即使到了末期,要不是内部一直有农民起义拖住了大明很大一部分力量,北方那些家伙怎么可能赢?!

御书房。

对于苏墨所言朱由检是赞成的,因为在他看来也是如此:只要大明能够团结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乱七八糟的,北方异族根本就不足为惧。

毕竟,大明的人比他们多,武器比他们也先进,要不是内部现在“乱七八糟”的,怎么可能被他们乘虚而入?

随后,朱由检一脸郑重的神情:“还请先生告知,朕要如何才能弱化大明的内部矛盾?将失去的民心拉回来。”

苏墨:“想要弱化矛盾,首先就要知道,矛盾是什么?!”说完对着朱由检问道:“陛下可知大明内部的矛盾究竟是什么矛盾?”

“这......”说实话,朱由检不是很清楚。他思索了一番道:“是,阶级矛盾吗?”毕竟现下起义的都是农民,而且刚刚先生也说了,士绅阶级的壮大,所以应该就是农民阶级和士绅阶级的矛盾了。

苏墨:“是也不是。大明的阶级矛盾确实有,但是,真要说最基本的应该是人地矛盾。”

朱由检:“人地矛盾?!”

苏墨点头:“不错,就是人地矛盾。人地矛盾不光是大明现下内部最基本的矛盾,也是历朝历代都会存在的。”

“人地矛盾总的来说主要是两点。一来,就是人越来越多,但是土地的总量和粮食产量一般是不变的,这样一来到了王朝后期土地产的粮食不足以养活快速增长的人口。”

“出现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要么对外扩张,增加耕地的数量。可是一般到了王朝的后期,而且,那时的军事实力因为长期不打仗,已经比不上开国之初了。再加上那时的帝王都已守成为主,所以,基本不会有人这么做。”

“不这么做的话,就只能选择消耗人数,而消耗人数最好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天灾,一个就是内部的战争。”

说来说去还是要打仗,就是变成了,一个打外边,一个消耗自己。

要苏墨说,到了这个时候,与其自我消耗,不如出去创死别人。

苏墨:“其实百姓对于生活的要求其实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很低的,只要能够吃饱饭他们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造反。但是,王朝末期的时候百姓饿死的比比皆是,那个时候他们不想要饿死,想要活着就只能起义造反了。所以,农民起义镇禁不止,因为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二来就是土地兼并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士绅、勋贵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多,而真正的百姓手里的土地却越来越少,百姓越来越穷,最后过不下去。而一般士绅的土地是不想要缴纳赋税的。这样一来,交税的土地越来越少,朝廷自然也就越来越穷了。”

“大明现在就是这样,百姓穷的活不下去,朝廷也穷得叮当响,唯有那些士绅阶层富得流油。”

如今这大明的土地兼并如此严重,可以说从朱元璋最初的治国的一些策略上就存在很大的隐患。

人地矛盾、土地兼并吗?确实,大明现在的土地兼并问题很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