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五章 称先生为老师我心服口服 (1/2)

周成住处不远,一行人下午就到了。

很普通、很常见的小村庄,路边田地也没什么特别的,朱元璋几人见了有些失望,这样的地方能种出神稻。

一路往里走,来往村民见了周成纷纷热情地打招呼,这家送他俩鸡蛋,哪家给他一筐果子……

周成百般推脱不成,手上的东西多到拿不住,最后除了朱元璋的侍卫外,连朱标和朱棣手上都帮忙拎上了东西。

朱元璋倒是脸上带起了笑意,捋着胡须点头:

“看来小子你挺受欢迎啊。”

周成不好意思挠挠头,“不过平日里帮些小忙,乡亲们太客气了。”

朱元璋却觉得小事见人品,对周成越看越顺眼了。

他想只要这小子没骗人,以后必予以重用。

走过田埂,还没到周成的“试验田”,大老远的,朱元璋几人就见到前方的稻苗瞬间不一样,光看外表就把周边田地里的稻子拉下一大截。

几人顿时激动起来,加快步伐赶过去。

朱元璋没等站稳在田埂上,就迫不及待地弯腰去看这些稻子,朱标挽着袖子更是完全不顾形象了。

朱元璋伸出的捧起稻穗的手甚至微微颤抖。

这片田地里的稻子几乎个个结多穗,有点一茎之上六七尔。虽然还未成熟,但颗粒已经十分饱满,卖相上比其他地方当祥瑞献上来的瑞麦嘉禾还好。

而这样的稻子还不是一株半株,这一片地都是!

这让朱元璋怎能不震撼,不激动。

民以食为天,这样的稻子能多出多少粮食啊!

朱标比他更不如,摸着稻子的手根本不敢用力,大声对朱元璋道:

“父亲!这是天佑我大明啊!”

朱元璋大笑出声,抚着胡须看向周成的眼里满是赞赏。

“周先生大才!”

朱棣则蹲在田埂边,难以置信地喃喃:“竟然不是骗人的。”

朱元璋一扫朱棣,“还不对刚刚的无礼给周先生道歉?”

虽然他未见到这水稻之前也没全信,但不耽误他现在借此教训朱棣,免得他天天性子狂妄。

朱棣不敢忤逆父亲,输了赌注面色发红蔫头耷脑道了歉。等拱手叫“老师”时倒是挺真心实意的,毕竟真的见到了周先生的本事,朱棣是心生敬佩的。

周成见小破孩低头心中暗爽,面上还是端住了高人气派:

“我没放在心上,小公子不必如此。”

朱棣摇摇头,“愿赌服输,何况老师凭此物既证明了自身才学又为朝廷解决了难题,我叫老师心服口服,老师有何支使都可叫我!”

这回周成确定这几个人在朝中有人或是本身就有官职在身了,不然不会郑重地说出这种话。

同时,他对这小孩倒刮目相看,跟现代的熊孩子还是品种不一样,虽然鲁莽些,却有一说一,错了就立正挨打,一点不用怕大了小的来了老的。

朱元璋此时心情大好,看周成跟看个宝物似的.

“周先生,只要用这粮种就能亩产十石了?”

周成摇摇头,朱元璋立马皱起眉来,“怎么,你不是说能的吗?”

这东西太重要了,周成表现出一点不对朱元璋就提心吊胆。

可别是耍人玩。

周成让他们先别急,道:“只靠种子也能比现如今的水稻产量多,但要真想亩产达到几百斤,还要对土地土质、种植方法和肥料都有要求。”

朱元璋自己是种过地的,知道周成所说有理。

他松口气,“这好办,农民种地种一辈子不会不懂这些,不用担心。”

明朝时农耕技术确实不算落后了,但周成用的可是后世方法。

系统商城里的农书可是每个时期的巅峰水平。

于是,周成失笑摇头,道:“您不妨听听我种这片田的方法。”

朱元璋突然想起在街边茶摊时曾听人们提到过这位周先生既懂庄稼种植,又会制作新的肥料。

于是他心中升起期待,觉得听听无妨。

还好周成平日里有积攒名师值的习惯,加上给朱家父子几人解惑后新入账的,兑换系统新商城里新刷出来的农书绰绰有余。

农书已兑换,除了存在系统空间内的实物外,周成脑海中自动多了一股内容,正式买下的农业知识。

在脑海中稍稍理了理知识,周成很快融会贯通完全消化了这块内容,开始给朱家父子讲农耕技术。

这里面既有明朝晚期和清代的农业技术内容,比如说周成之前分享给农民的粪丹、骨灰蘸秧苗法,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的优势等,也又讲了讲现代一些能用的土地种植方法和观点。

朱元璋和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