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各种势力、党羽错综复杂,于谦是一派,部分文官是一派,内阁是一派,还有后宫孙太后又是一派。
所有人都各怀鬼胎,都在为自己的家族,未来和利益谋划着。
自从朱祁钰上位后,后宫的孙太后就失去了权势,很难再左右朝政了。
内阁和后宫向来往来密切,相互之间都有利益来往。
内阁为后宫办事,后宫则安置和庇护内阁士族入宫或入朝为官。
这次内阁会提出接回朱祁镇,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孙太后有此意。
这便是封建王朝的诸多利益和血亲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皇家有各处的王爷封地,后宫太后有士族宗清,文官武将有亦是如此。
江南商贾士绅,皆是家中有人当朝为官,垄断着各方商贸利益。
就连矿场开采,海洋贸易都落到了这些士绅手中,朝堂都无可奈何,甚至连税银都收不上来。
朱祁镇在位时,想征收银矿税,想恢复西洋贸易,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每次提及,想要实施,总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不是出反贼就是出劫匪,出灾害,亦或者是有文人写书谴责鱼肉百姓。
朱祁镇已然对这些的大明失望透顶,却又无力改变,这一切依然根深蒂固。
如果真想做的什么,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数人都要挑起来,甚至有人刚害其性命。
所以,现在的朱祁镇才把希望寄托在了草原之上。
因为这里没有那么复杂的利益关系,更没有士族士绅,文官当政,后宫掌权。
这是建立新的社会体制的最好选择,因为这里一切都那么简单纯粹。
朱祁钰把所有事情都推给众臣后,他便起驾离开了。
留下的朝臣们也陆续离开了朝堂,只有于谦和内阁数位大臣慢悠悠的走在后面。
“陈循。”
“你提议接回太上皇,到底意欲何为?”
“你如此积极,到底有何居心?”
“太上皇回宫,你不知道这会引起舆论吗?”
“你这么做,你把皇上的颜面置于何地?”
左都御史王文突然站了出来,指着内阁首辅陈循就骂了起来。
王文和于谦是统一战线的人,于谦未在朱祁钰面前反对,不好发表意见。
王文没有说过一句话,此时自然是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王文。”
“你休要胡言。”
“太上皇乃大明先皇,现在也是大明的太上皇。”
“于情于理,让他流落草原就不对。”
“何况如今局势,迎回太上皇,有利于大明。”
“你百般无奈,我还问你有何居心呢!”
陈循也不甘示弱,立刻就反驳道。
他总不能说是收了孙太后的好处,何况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如果顺利,不仅草原的事情可以迎刃而解,太后哪里他们也可以有交代。
至于太后为什么那么执着于接回朱祁镇,想必都能猜到,目的不过是为了所谓的权利和满足野心。
“别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你们不就是还想让太上皇从新夺回皇位吗。”
“如果太上皇回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
“到底谁能得利,谁能主宰这一切,明眼人谁看不明白!”
王文冷哼了一声,便阴阳怪气的说道。
他想说他能知道这一切背后是后宫的意思,只是不好直接说出来而已。
几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半天,就差没有打起来,最终都不欢而散了。
立场不同,自然就会话不投机,互相之间就会有矛盾和摩擦。
这些阵营,朝堂之上没有谁是看不出来的。
不过,他们在讨论是否要不要接朱祁镇回京的时候,他们压根就不考虑朱祁镇会不会愿意回来。
他们眼里,皇帝不过就是傀儡,是没有决定权的提线木偶,自然不会考虑当事人的意愿。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朱祁镇已经脱离了深宫与朝堂的约束,还拥有了新的身份。
如今的朱祁镇,已经不再是由他们轻易摆弄的傀儡。
他有自己的目标和野心,还摆脱了他们的控制,自然不可能再如他们的愿。
“于大人,皇上有请。”
众臣离去,于谦此时却被一个宦官叫住了。
于谦不想也能猜到,朱祁钰肯定是为了接回朱祁镇的事情。
他并不太想去,因为他知道朱祁钰也不想把朱祁镇接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