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七章 毒计 (1/2)

“恩公,皇上又诏那于昭阳进宫了。”

李善长停下笔,抬头看着胡惟庸。

“惟庸,你可知陛下曾有意给刘伯温封伯?”

胡惟庸愣了一下,说:“伯爵吗?那也是应当啊。”

“可是刘伯温去年就已辞官了,陛下也已经把旨意撤销了。”

胡惟庸额头冒出冷汗。

“我也老了,你跟我这么多年,宰相的位子迟早是你的。刘伯温只不过是个乡野村夫,你该盯着的是宋濂!一个毛头小子也值得你胡惟庸这么关注吗?”

“是,恩公。”

……

这几个月于昭阳的事业也在慢慢发展,除了粮食增产不太顺利,纺织厂与医学研究都很喜人。周雄一家搬到应天府后,于昭阳给了一本《农书》,里面记载着水车的制作方法。让周雄研究一下能否做出水力驱动的大型纺织机,没想到一个多月就有了成果。大喜过望的于昭阳立即将周雄派到松江府实地指挥工坊建设。这几日已经开始试生产了。

在滑寿开始研究牛痘之后,于昭阳本想去找朱标拉风投,可考虑到老朱还在前线,也就打消了念头,没想到老朱刚回宫就让自己觐见。也不知老朱又有什么想要问的。

“于先生,陪咱走走吧。”

看来老朱今天比较闲,没在书房批奏折。于昭阳陪着老朱走向御花园。

“你这段日子又是编医书又是下地干农活,很好啊。”

“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罢了。”

“听标儿说,你还想研究天文?”

“确有此事。”

老朱停下脚步,站在湖边。

“那为何不请伯温来帮你呢?”

于昭阳沉默了,历史上刘伯温在辞官不久后又被诏还。背后原因并没有明说,不过于昭阳猜测老朱是想搞权利平衡。

“郭守敬对于天文一道的研究颇为完善。我虽然与刘老有些交情,但他的学问受程朱理学影响颇深。我并不喜欢。”

“如今大明朝百废待兴,官员急缺,你既然认为儒学不堪大用。那咱又该让谁来治理地方呢?”

“我并不清楚朝廷状况,不过我也明白一个道理。”

“你说吧。”

“我在松江府建立工坊,招揽的人才那自然是纺织工人;要编纂医书,招揽的人才也是滑寿这样的名医;要研究庄稼,我也交给了田间老农。

专业的事就该交给专业的人才。陛下为何会觉得只通四书五经的儒生能帮陛下治理好国家呢?”

“你是说……小吏?”

“为什么不呢?那些官员治理地方,不也是依靠那些小吏和幕僚师爷们吗?既然如此,朝廷又何必多此一举,要给官员多发一份俸禄呢?”

“胥吏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你让咱靠着这些人治理地方?”

“陛下又怎么保证官员就不会贪赃枉法了呢?陛下,人心是最复杂的。历朝历代,每到王朝末年,各地官吏总会和当地豪强沆瀣一气。腐败堕落是不可避免的!陛下既然已为人主,若是总将世人区别看待,不是什么好事。”

“你有办法制止腐败?”

“这可是件麻烦事,根绝不了的,不过确实有很多手段来限制腐败。”

“说说吧。”

“尊卑有序,阶层有别。不论什么时代,人都是生来就不平等的。

不论是举孝廉还是科举,大家都趋之若鹜,为的就是进入特权阶级!特权阶级掌握着世间最好的资源。同样,特权阶级也最容易滋生腐败。

既然如此,为何不将权利剥夺呢?”

朱元璋一听,居然有办法收拢权利,你说这个咱可就不困了!于昭阳继续说:

“不论是勋贵还是官员,他们获得财富的速度都很快,而其中最主要的两条手段。

一是经商,背后有背景的商铺往往都能做大做强,原因就是他们的资源比同行要多!既然如此,那就把钱权分离!军队不得经商!官员及其旁支亲属不得经商!”

朱元璋心中合计,不得经商确实是个办法,能制止喝兵血又能防止官员吸民血。

“二嘛,自然是土地。土地问题古已有之,历朝历代的变法都离不开土地财政这个问题。而士绅豪强攫取土地主要一个原因便是他们在税收上有所优待。

胥吏不敢去向士绅征税,那这钱自然由普通百姓承担!而士绅享有税收减免,那不论是巧取豪夺还是百姓自发投献土地,其中利润都很丰厚!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取消这个优待,减少土地利润呢?”

朱元璋有些犹豫:“天下士绅何止百万,若是如此,那……”

“我并非是让陛下一蹴而就,但也慢不得。如今天下初定,各地利益集团才刚刚形成,还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