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出城时,密室门外响起了暗号声。
令袁熙想不到的是,进来的是秀雅如兰,却面有悲容的蔡琰,袁熙赶紧让蔡琰坐了下来。忧心说道,“师妹,你这是怎么了?”
蔡琰眼眸布满血丝,她悲切看着袁熙说道:“请显奕,想想办法营救我父亲。”
袁熙等人吃惊之余,随即问起事情缘由,不外如因为董卓了。
原来董卓死后,蔡邕赶去参加朝议。
对于王允大肆搜捕滥杀董卓一党,而牵连众多无辜妇孺的做法,他颇有微词。
王允没有对他下手忍耐着他的发难,但是在王允私下召集一众老臣议事时,有人提及将董卓尸首放街市上示众,被长安百姓点灯。
蔡邕忍不住出言说,虽然董卓罪行累累,但人已身死,不该如此侮辱,接着他又说,不该牵连捕杀那么多人,直接点燃了王允怒火。
王允恨董卓入骨,他勃然大怒,斥责蔡邕道:“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几乎灭亡了大汉社稷。你是汉朝的大臣,理应当同仇敌忾,而你怀念他的私人恩惠,不顾国家恩义,反为他悲痛起来,这岂不是与他共同为逆吗!”
蔡邕知道自己在大义上理亏,也就没有争辩,王允恼火,当场逮捕了蔡邕送交廷尉。
听蔡琰哭泣着,断断续续地说完后,袁熙忍不住叹息,自己已经多次提醒了蔡邕。
本想这事情他可以改变,但他忽略了蔡邕的性格,他的性格不是袁熙,能轻易改变的。
蔡琰看看跟在袁熙身边的貂蝉,又看了看徐晃等人,她恳求道:“昭姬已经央求父亲一众至交好友,前去向王司徒求情,但王司徒向来刚烈,恐怕难以改变他的决意,袁家在朝中诸多门生故吏,妾身想请公子也设法营救父亲。”
说着蔡琰向袁熙等人施了个大礼。
袁熙心里又气又恼,他想不到蔡邕还是被打成董卓一党。这也不是他的过失,须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凭那么几句话,怎么改变得了蔡邕的,深入骨髓的本性呢。
袁熙心想,自己肯定不能去见王允了,而且又跟吕布结怨,至死方休,现在自身都难保,怎么救蔡邕,不过不救的话。
那么蔡琰就不一定,跟自己回河北了。
于是,他赶紧扶起了蔡琰,接触到她冰凉细腻的玉手,袁熙心里不禁微微动容。
看着神情哀伤,犹如春雨海棠的蔡琰,他也想不出,拒绝蔡琰的理由。
何况,蔡琰如今的处境,一多半是自己造成的,这就牵扯到以前一桩隐密。
那是和蔡琰在陈留分别后。
在回河北旅途中,袁熙差暗卫去了一趟卫家,不过袁熙此时,还是隐瞒了这段秘辛。
于是,袁熙开口说道,“师妹你且起来,我即刻设法营救老师,放心交给我吧。”
“妾身,多谢公子。”
蔡琰用衣袖擦了擦泪痕,感激地施礼答谢。
当她抬头时恰巧与,貂蝉的目光碰到一起,貂蝉善意的对她点了点头,蔡琰也点头回礼,但心里不知为什么,泛起了一阵酸楚感。
因为郭嘉和一部分虎卫,已经先一步离开长安,在黄河沿岸接应,所以袁熙只能自己思量对策,果然自己动脑就是费劲啊。
他想了许久最终觉得只有用武力,将蔡邕从廷尉衙门解救出来,这一办法最实际,于是他对众人说了出来,许褚等人当然生死相随。
蔡琰眉头一皱担心道:“那样父亲在朝里,岂不是没有了立足之地,而成了真正的逆党?”
袁熙心想我的傻蔡琰啊,你怎么不想想当时,你让蔡老头好友,去王允那里求情时,那不是作死吗,本来王允不想处置蔡老头,那也不行了,他压根就下不来台了。
“昭姬想来你也听说过,王司徒的刚烈脾气,他决定的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现在他正掌握大权,没有谁能掣肘于他,救出老师后,我们就回河北,父亲等人以后,会为老师正名的。”袁熙安抚着蔡琰说道。
蔡琰虽然觉得强行劫狱不好,但万一其他办法不行,也只能行此下策了,于是,约定先看看蔡邕一众好友,能不能说服王允再做决定。唉这傻妞还真是高文采低情商啊。
司徒府前堂。
现在的王允大权在握,可谓炙手可热势绝伦,太尉马日磾和一众老臣,来到这里为蔡邕求情。不过王允态度强硬,软硬不吃。
马日磾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对对王允说道:“蔡伯喈是旷世奇才,对大汉朝的史事典章了解很多,应当让他完成史书,这将是一代大典。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杀了他岂不使天下士人失望!子师三思啊。”
王允冷笑着说:“从前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使得他,所作的谤书《史记》流传后世。如今国运中衰,乱军兵马就在郊外,不能让奸佞之臣,在幼主身边撰写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