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呀,这年头还有银子买不到的东西吗?”
车夫不以为意。
“只要有银子,别说米面了,什么好东西吃不到?”
朱元璋却是一笑。
执掌国家这么多年,他早就拥有了纵观全局的高度眼光了。
“一个人不种地,他可以去可以去买粮,可要是一群人不种地呢?”
说着,朱元璋自嘲一笑。
“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他没有必要跟一个车夫解释什么是国家粮食安全。
也很难让这个目不识丁的人明白。
“你们这里这些地都是谁在种?”
朱元璋话锋一转。
“你能带我去见见他们吗?”
“种地的?你是说联合农庄还是那些种植工?”
“联合农庄?种植工?”
朱元璋奇怪,不应该都是叫农民吗?
“哎,看你是新来的,我就跟你说说吧。”
“我前面不是跟你说了吗,我们六合县的农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
“简单来说呢,就是你刚刚看到的农田,从城门口那边开始,一直到南边南京城那边的地界,都是属于联合农庄的。”
朱元璋震惊了,这天子脚下,居然就有人敢这样侵占民田。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全都是?”
朱元璋假装吃惊的询问。
这就是他要的真相。
一个官商勾结,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真相。
“就这些,那能是全部阿。”
车夫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联合农庄作为咱们六合县公私合营企业的典范,位列六合县五十强企业第七的大公司,这点地,还不够人家九牛一毛的。”
“人家可是妥妥的大地主,不光在咱们六合县有地,周边的县还有南京城,那都是有地的,就连外省的地都不少。”
“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两广,哪个地方没有他们的地?”
“他们手里的地,自己有的和租的,加起来,不少于五千万亩!”
“据说,一年能赚好几百万两银子呢!”
这么有钱?
朱元璋也是一惊。
“这么多地,能种的过来吗?”
“请人种阿,你什么时候见到过老爷们亲自下地干活?”
“就拿我们城南的这片种植园来说吧,十一万两千八百亩的土地,分成六个庄园,每个庄园里有雇工三百多人。”
“等等,才三百多人?忙的过来?”
朱元璋很快发现了他言语中的漏洞。
这个时代,种地可以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按照小农经济的模式,一个五口之家,两个状劳动力,最多也就侍弄十亩土地。
按照这个算法,十一万亩的土地,得要至少一万人没日没夜的在田地里劳作才行。
可这个车夫居然说,六个庄园,一共两千人不到就能管理这么多土地。
说什么他也不行。
“怎么忙不过来?”
车夫呵呵一笑。
“老人家,时代变了,现在种田不是以前了。”
“以前,地里长草了,得要全家齐上阵,去地里除草,不然就影响收成,现在,只要配好了杀虫剂,一喷,就行了。”
“以前,老天爷不下雨,得要挑着水桶,去小河里,池塘里,挑水浇地,现在,只要水泵一打开,哗哗的水就自己往地里流。”
“现在呀,除了播种和收获的时候得要多请点人,其他时候,有点人看着就行了。”
地还能这样种?
朱元璋感觉自己真的是老了,没有年轻人那么能接受新鲜事物了。
“得嘞,老爷子你还没说你要去哪里呢?”
车夫嘿嘿一笑,他就喜欢看到这些外地人在他的吹嘘之下漏出的那种惊讶的神情。
“我先提醒你一句,人家联合农庄可是大公司,没有点关系的人可进不去。”
“既然这样,那你就带我去庄园里看一下吧,我也亲眼看看,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朱元璋看着车窗外绿油油的禾苗。
以前看到这些,他只会感到开心。
这代表着,老百姓安居乐业,大家都有田种,大家都有饭吃。
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大明,能够蒸蒸日上。
可现在,他看到这些,眼里只有慢慢的担心,甚至是害怕。
如果成千上万亩的土地,只需要这么点人耕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