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3章 疲惫的郭嘉,寡不敌众 (1/2)

郭嘉神色颇为疲惫。

面容枯槁。

宽大的青色长袍显得有些肥大,更加映衬出身形的瘦弱。

应该是生病了。

他是军中,除开曹操,唯一的主战派。

李典凝视着郭嘉,忽然冷笑几声,语调也变得冷漠起来。

“军师,那依你高见,我们应该怎么办?”

“自然是固守军营,等待天时。一旦放晴,我军即可火速启动。”郭嘉不疾不徐地回答。

“固守?我们已经固守两个月了,天就没过晴过,”李典双手叉腰,愤愤不平,“你是军师,自然知道,这五万人的大军,一天要消耗多少担的粮食!”

郭嘉双手插在袖管里,这般热的天气,却好似有些寒冷。

他不以为然,淡淡道:“粮食的问题,李将军不必担忧。”

“北征之前,丞相已下令开凿平虏渠和泉州渠,这两条渠道,打通了秦始皇时的古道,源源不断将关中的粮食北运,供养我军北伐人马。”

“我且问你,这两个月来,军中可曾断过粮?”郭嘉微微一笑。

李典哼哧一声,“暂时没有!”

郭嘉话风一转,语调突然狠起来:“既然没有断过粮,你又如何能公然质疑我军粮草供应?”

“我只是担忧罢了……”李典不服气。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乃稳定军心的大事!你们做将军的,只管打仗便是,后勤保障曹公早有定夺,此事再要多言,便是扰乱军心!”

郭嘉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上来就给李典扣上一顶扰乱军心的大帽子!

“你……”

李典嘴拙,一时间无言以对。

只能一屁股重重坐下,生着闷气。

曹操坐在最高处,虽然刻意保持着面无表情的神态。

但是依然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如电波一般,从嘴角划过。

作为这次北征乌桓的发起者,曹操自然是想要坚持到底,直冲乌桓山老巢。

不仅仅是因为,乌桓在北方屡屡作乱,戕害百姓。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就在两年前,袁谭被杀后,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到辽东乌桓。

面对前来投奔的袁氏二人,乌桓人不仅接纳了他们,还联合他们和曹操为敌。

依据曹操的性格,想要平定中原,怎么容忍背后有人作乱?

但是,天公不作美,北伐的大军历经千辛万苦,万人马刚出山海关,就遇见了连续大雨天气,一月没放晴。

用辽西当地老人的话说。

此等诡异天气,百年难有!

闷热的天气,加上泥泞的路面,车马辎重难以启程,全军只好固守关边,等待天气放晴。

时间一久,军中便流言四起。

有人传闻,说这是老天要放过乌桓,这支匈奴人的后裔,气数未尽,曹军暂且攻克不得。

还有人说,此乃天命不可违,贸然进攻,只怕是落得铩羽而归,不如早日退军,才是上策。

可是曹操本人心里,那是一万个不乐意。

虽说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得了中原大部分的肥沃之地,人口和军队,和在南方的刘表、刘备、孙权等人相比,体量都胜之。

但是北边的辽东之地,依旧是边患颇多。

仿佛如芒在背,在曹操感觉身后随时有一把匕首要捅过来。

而远征乌桓,就是要打着朝廷肃清边境、保护百姓的旗号,清理北方的隐患。

毕竟,曹军地盘虽大,但腹背受敌,长此以往,发展难免被掣肘。

成败在此一举,若是今年放弃了,班师回朝,下次北征,不知又要猴年马月?

所以,曹操今夜召集军中各大将领,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把问题分析明白,以正军心。

“郭军师,此言差矣!”

又一人开腔,吸引张程转过头去。

【徐晃(字公明)】

徐晃的嘴唇,覆盖着乌黑的胡子,说话的时候,甚至看不见嘴唇,只见着胡子上下摆动。

“军师精通兵书,自然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

徐晃倒也客气,朝着郭嘉拱手作揖。

“眼下,乌丸镇守东方,以逸待劳,坐等我们前去交战,体力上,我优势全无。大军从许昌前来,至此,行军已千里矣,本就疲惫不堪!眼下,又被困在这山间月余,而雨水也不见消停之势。”

徐晃忽然脱下铠甲,啪嗒一声丢在地上,然后解开上衣,露出胸膛。

“啊,这!”众人一片哗然!

“诸位请看!”徐晃的胸口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