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29燧发枪 (1/2)

在军队出征之后,南京城的百姓们的注意力从朱栎是谁,什么身份,转移到了战事上。

人们都在期待着将士们凯旋而归。

由于保密的原因,南京城的百姓们并不知道这次大明之所以敢攻打云南,都是因为朱栎。

倒是南京城之外的地方,朱栎的名字随着牛痘在全大明范围内的接种。

以及水泥路的修建,传到了大明的各个角落。

同样的,关于朱栎身份的猜测,也同样的穿了出去。

朱栎,是朱元璋私生子的谣言,在大明的各个角落愈演愈烈。

特别是北方百姓,经历了数百年之久,终于不用在忍受异族的压迫。

他们对朱元璋的感激和敬佩比南方更甚。

若是没有朱元璋,在让蒙古人通知下去,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跟在哪。

朱栎是朱元璋私生子这件事,北方的百姓是及其相信的。

只有是朱元璋这个真龙的儿子,才有如此的本事。

并且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尤其在受到旱灾影响的地方。

一辆辆装满了粮食的马车,奔驰在崭新的水泥路上,直奔受灾地区。

花费的时间,比预计的早了两个月之久。

同样的,民夫们在路上吃的粮食,更是减少了一半。

这省下的一半,将会更好的解决灾荒。

当地父母官们,听说这是朱栎出的注意之后,顿时决定为朱栎建生伺。

同时,心中非常的惭愧。

当时,修建水泥路的命令下来,他们着实不理解。

没看到这里都闹灾荒了吗,朝廷居然还要人出苦力修啥子没听过的水泥路。

要不是这是个死任务,必须完成,他们根本就不会把资源花在这地方。

好不容易建好了,这水泥路却没起到任何作用。

虽然走路的时候确实舒服了很多,他们这些官员坐马车也平稳了许多。

也不怕颠屁股了。

但灾民们却颇有怨言,因为他们用不上。

要不是大明刚刚建国,还有信用在,恐怕这些灾民就要造反了。

幸好,粮食及时的送到了。

灾荒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等填饱了肚子的百姓们收拾起行囊。

一部分逃荒的回到自己老家。

一部分做生意的,从新操持起生意。

一部分劫后余生的,去到外地探亲的时候,他们终于感受到了水泥路的妙用。

走在水泥路上,跟平时坑坑洼洼,下雨就打滑陷脚,天晴就容易踩坑摔倒的土路比起来。

水泥路给他们非常安全的感觉。

任你刮风下雨,走的快,都不用担心摔倒。

任马车如何飞驰,都不用担心车子颠簸。

不管是安全,还是速度,都比土路快了不少。

简直是飞一般的感觉。

这一刻,他们总算知道朝廷为啥要修水泥路了。

也明白了,要是没有朱栎提出水泥路,他们不可能如此快的吃到粮食,填饱肚子。

一些差点就要卖儿卖女的百姓,当时就对着南京城的方向跪下了,不住的磕头。

他们不敢想,若是没有朱栎,他们的儿女现在还能不能陪在身边。

一些快要饿死的人,更是在家里为朱栎立下了长生牌位。

当牛痘疫苗接种到北方之后,长生牌位,更是家家户户都立了一个。

一时间,朱栎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与朱元璋不分上下。

他们心里一致认定,朱栎就是朱元璋的儿子。

不然,怎么解释这一切。

要知道历朝历代,从没有皇帝这么重视百姓。

朱元璋是第一位重视百姓的皇帝。

作为他的儿子,朱栎肯定也遗传到了朱元璋重视百姓的性格。

但这一消息,被朱元璋派往各地的探子给探查到了。

朱元璋是非常重视情报工作的,从他离开郭子仪独领一军开始,就特别重视情报。

建国之后,虽然蒙古已经被赶走。

但朱元璋从没有放松这方面。

在大明的各个角落,都有大明的情报人员。

这些人每天都要汇报听到的消息。

不管真假如何,都要上报,自有上面的人来判断。

其实也不需要探查,百姓们一直把朱栎挂在嘴边,毫不避讳。

甚至,有不少人,都在讨论大明下一任皇帝会不会是朱栎。

可以说,朱栎的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