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白这时自己的好大儿在考校神医,想要纳神医进入他的班底。
对此朱元璋是乐见其成的,太子的班底越强,将来才能更好的帮他守住大明的江山。
王超见此,知道是不说不行了,“既然如此,那草民就说一下自己的拙见。”
“草民认为,当前大明的局势非常好,但有一点不足,就是我认为当前大明的科举制度不行。”
“如何不行?”朱标马上问道,科举制度是延袭前朝的制度,从来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草民认为,科举不应该以儒家思想来考校选拔人才,儒家思想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依然有其局限,不宜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
王超此话一出,朱标的脸色当场就变了。
作为从小就被大儒宋廉教导,接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的熏陶,在他的认知中,儒家就是最好的,最完美的。
如今却听到王超说,儒家思想有局限,立刻就坐不住了。
“你到是说说,有何局限。”朱标沉声道,脸上已然没有了笑容。
而朱元璋看着朱标此时的表现,心中暗暗点头,不愧是咱的好大儿,别人这样说儒家了,还能沉得住气。
气氛变得有些紧张了,然而王超却恍若未觉,依旧自顾自的说道:“学习儒家思想的人,大多迂腐,不知变通,重道轻技,因此,以儒家思想为科举之标准,选拔出来的也大多都是这些人,不利于大明长期的发展……”
王超话还没说完,朱标已经脸色涨红,气得吐出一口血来,将旁边的朱元璋都吓坏了,就要呵斥王超。
而王超见到朱标吐血后,就停止了输出,“吐出这口沉积之血,殿下的病也就好得差不多了。”
果然,只见朱标吐完血之后,脸色红润,腰背挺直,不复之前的病怏怏的样子。
“王超,你是故意如此的吗?”朱元璋问道。
“是的,陛下,如今太子殿下的病,已经好了,之后只要注意休息,不要太过操劳就可以了。”
朱元璋看着明显有了精神的朱标,很是高兴,当即表示要给予王超奖赏。
王超连忙推辞,表示这是他应尽之责。
然而,朱元璋却强硬的宣布,给予王超白银三千两。
“既然我的病好了,就不再劳烦王神医了,请回吧。”
朱标看都不看王超一眼,显然刚才王超的言论,让他对于王超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想法,只想永远不要看见这个人。
“退下吧。”朱元璋同样吩咐道,他是看出来了,王超是不可能去到他大儿的麾下了。
王超离开了东宫,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往后他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撰写史书了。
“标儿,王超的话不用太放在心上,他毕竟还年轻,估计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学医上了,对于儒家啥都不懂。”朱元璋安抚道。
“爹,我明白的,我还不至于连这点肚量都没有。”
朱标笑了笑,心里却对于朱元璋的话不是很认可,他觉得如果王超只是一个对于儒家不了解的人,又怎么可能几句话,就让自己气得吐血。
……
朱元璋在东宫与朱标谈了许久,深夜才回到寝宫就寝。
他刚刚闭眼,眼前就出现了模拟器的选项。
这让他很是激动,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模拟器的出现了,他还以为没了。
[模拟对象一:朱标。]
[模拟选项一:皇帝。]
朱元璋毫不迟疑的点开了朱标的皇帝选项,昏睡了过去。
……
[洪武二十五年,你感染了风寒,被王超治好了。]
[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你的父亲驾崩了,你登上皇位,成为大明的第二位皇帝,次年改元仁德。]
看到这里,朱元璋的心情有些复杂。
他还有六年的时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起伏,经历了许多事情。
要说有什么放不下的,或许就只有这个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了。
幸好有这个模拟器,让他找到了神医,治好了儿子的风寒。
[大明百废待兴,你开始励精图治,在你的治理下,大明越来越繁荣昌盛。]
朱元璋很是满意,不愧是他培养了二十多年的继承人。
治好了风寒之后,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大明一定会在标儿的治理下,越来越好的。
他继续往下看去,能够看到大明的未来变得更好,他也就满足了。
[当了三年的皇帝之后,由于操劳过度,你病倒了,你的身体越来越差,天天喝着太医开的药,却没有一点好转。]
朱元璋的心头一颤。
看到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