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蛀虫得成功 (1/2)

一份秦始皇的诏书,被飞马送到上郡,送到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的手里。那诏书上说——

扶苏和蒙恬,前者贵为公子,后者尊为将军。今让你们统领几十万大军驻扎上郡,这是朕对你们的信任。然而,十多年来,你们对外没有拓展疆土,对内没有保主平安,虽无尺寸之功,但却损兵折将。

尽管如此,扶苏还累累上书,诽谤朝政,因不能回京而生怨情。

作为儿子,这是不孝;作为臣下,这是不忠;既不忠不孝,活之何益?所以,今赐剑一把,命其自裁。扶苏之错,多因蒙恬,有错蒙恬则属同谋。似此不忠的臣下,亦当自裁。二人自裁后,其所属,均由裨将王离统领。

扶苏见其诏书,大惊失色,痛哭失声。他大哭道:“我也知道我有错,可有错误每个人在所难免;我也知道我给父皇的提议会惹他生气,但这全都出于利国利民的好意;我时时都在维护父皇声誉和国家利益,却怎么会成了不忠不孝的人?

既然对于我的错误,父皇不肯原谅,既然对于我正确的提议,父皇认为是对他的不忠不孝,那么,我只有以身谢罪了!”说罢便欲拔剑自刎。

蒙恬急忙拦住扶苏,说:“公子,这份诏书十分蹊跷,说什么我们‘对外没有拓展疆土,对内没有保证平安,虽无尺寸之功,但却损兵折将’……

我们此次出兵,是因为皇上闻卢生所得的天书所说的‘亡秦者胡!’故让我们屯兵上郡,抵御胡人。我们三十万大军,与胡人几十万大军多年抗衡,屡战屡胜,内夺失地,外拓疆土,逾数千余里,卫国而又安民,征战而无败迹,怎可以说是无尺寸之功呢?

征战之功且先不论,修万里长城当功在千秋。今七国归秦,天下统一,中华之敌,唯有胡人。胡骑不灭,当国无宁日,民无宁日。我们今率大军以拒之,筑长城以防之,抗胡人筑长城之功,怎可以被一概抹煞呢?

我们有功劳说是无功劳,我们无阴谋说是有阴谋,这是多么不公的啊?即使诏书上罗列之罪属实,我们倘不至死,干嘛要用剑自裁?我之意还是再行上奏,以核其实。而且,皇上既能让我率三十万大军守边,又指派公子作监军,其事关重大,信任无比,怎可以单凭一书一使我们便要自杀?这会不会有假?”

听蒙恬所说有理,扶苏便也犹豫。这时,那使者连连催促:“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命子亡,子不能不亡。以前不忠不孝,早已铸成大错,今再错上加错,莫非想谋反不成!”

这话,正如冰上加霜,火上浇油,扶苏不由一愣,仰天叹道:“父皇在上,你不原谅儿臣,儿臣尽忠行孝,也只有来生了!”长剑一抹,立时身亡。

蒙恬拦扶苏不住,想亲上咸阳质询,但使者是胡亥、赵高心腹,岂能让他弄清真像。便让他上书,他们予以转呈。蒙恬上书曰——

皇上陛下:

我与公子扶苏,奉命守边十余载,虽功薄德微,亦与胡军征战数十阵,几乎未有败迹。既败胡,即内收失地,外拓疆土数千余里,夺我臣民及财物不计其数。又筑长城,此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由秦至赵,再至燕,连接贯通,纵横万里。如此伟业,自然全是皇上的感德,可我等正是执行皇命最忠的臣民。

我等征战功劳可以不计,劳苦血汗可以不数,唯是以功为过,以荣为耻,以孝为逆,以忠为叛,最违臣忠意。我疑,皇上一侧,会有奸邪。如蒙皇上同意,让我等清除君侧奸邪,虽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臣纵死,也想向皇上袒言几句,并望死在皇上面前。可叹贤孝扶苏,已经饮剑自裁。亦可叹皇上开创统一六国之伟业,或因扶苏之饮剑,会将中断也!臣乃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之人,生死并不畏惧,所惧者乃死后之恶名也!臣今冒死上谏,敬请皇上明察,以平臣并公子扶苏不白之冤。

罪臣蒙恬于上郡

御史接书在手,仍催促蒙恬将帅印交予王离,说否则信将不予转呈。蒙恬并不犹豫,即将帅印向王离交付。

王离也不推脱,遂将帅印接下,众将皆有不服之色。御史说道:“今有始皇帝圣旨在此,罢蒙恬之职并赐其死,蒙恬不遵,有书呈始皇帝,我会予转呈,或许可免蒙恬一死。但我赴咸阳,兵权应交由王离,不服者斩,这是皇上圣意,各位请珍重,如有不遵,只能加重蒙恬的罪孽,诸位请好自为之。”听得此说,众将皆不敢轻动。

御史持蒙恬书,火速返咸阳而去。

蒙恬挥泪,在上郡埋葬了扶苏。扶苏入葬之日,晴朗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冷风习习,瞬间风来雨至,天地悲凄。王离令三军挂孝,一时哭声动地……一位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大贤大孝的秦始皇帝之长公子,只能在上郡边远之地,找到自己永久的归宿。

是夜,被收印免职的蒙恬将军正在屋中默坐,泪目深思,突然一阵轻微的敲门之声。“谁?”多年行伍,凡事谨慎,以刚毅勇敢而闻名的蒙恬将军,不能不迅速拔剑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