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秦始皇第二次出外巡游(第一次东巡)在琅玡台勒石刻碑后,有原齐地的儒生徐市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山美丽无比,神秘莫测。
那些长生不老,无忧无虑的仙人就居住在那里。所以,他请求皇帝准许他去拜见仙人,让仙人也知道人间的变化,知道皇帝的威德,知道琅玡石的内容,以后也好让皇帝位列仙班。
其实,入海求仙,也并非全是徐市他们这些儒生的主意,这与赵高也有密切关系。荆轲刺秦王时,只为赵高挺身而出,奋力相搏,深得秦始皇的赏识,让其担任了中车府令。
这名义上是在宫廷内掌管御用车马,但实际上赵高这时已进入了秦王朝的宫廷之中,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既然荆轲行刺秦王失败,那必须再用新的计谋。他因见秦始皇唯求长生,信神信鬼,便唆使徐市他们投其所好,借以求神问仙,也好使始皇进入圈套,借机再把他扼死。
当时,徐市惟恐事出不密,将自己置于死地,以至会株连九族。赵高为他壮胆说:“我今已揣摩透了始皇帝的心理,他今天下已得,别无所求,唯有成仙得道长生不死之愿,这是他此刻最现实的心理。
如顺他此时的心理去说话行事,却有怎么不成功的道理呢?如真有什么事,如降你死罪,我可保你不死,如株连你九族,我可保不株连,你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但是,赵高此事做得极是诡秘,外人一点也不知他参与此事。
一听徐市提到求神问仙的消息,始皇果然大喜,说:“你可以去。”他即令准备了大量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让徐市带着去寻找仙人。
徐市一走,始皇和群臣便议定回咸阳。还归途中经过彭城,始皇猛然记起,彭城泗水曾沉有周鼎,于是他突发奇想,想要从泗水捞出周鼎。
皇帝一声令下,谁人敢不遵从?当地官府,即挑选了数千个身强力壮擅于游泳的壮汉,驱他们一起下水,都在泗水潜水寻找,整整折腾了几天时间,却连一个周鼎也没有捞到。他们君臣都颇为扫兴,便又向西南渡过淮河,前往衡山、南郡,再沿江而下,到达了湘山祠。
初到湘山,有一博士上奏说:“湘山向为清静之地,今突来这大队人马,打搅了这里的宁静,故湘山神发怒了,她呼风掀浪,不准我们前行!”也是的,此时此刻,湘江之内,波涛汹涌,势不可当,船若下水,即有掀翻之危。
始皇闻得,面有怒色,他问:“这湘山祠供的什么神?”
博士说:“敬的是湘君。湘君她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葬在这里,被后人奉之为神。”
始皇大怒吼道:“我平定六国,统一天下,三皇五帝,皆不可比,她一个小小的湘君女神,怎可以阻挡我们的前进之路呢?来人啦,给我传旨当地官府,让速派三千囚徒来,让他们把这湘山上的树统统砍光,祠拆掉,我看她湘君还有何能奈?”
皇帝之命,令出如山,那消几个时辰,三千囚徒赶到,让他们或是斧剁,或是放火焚烧,未及在一天之间,便把个古木参天,风景优美的湘山,变成了一座光秃秃的石岭。
始皇看着湘山秃岭,不由放声大笑:“哈哈哈,皇帝到处,何以不尊?人挡人死,神挡神亡!看你这湘山女神,往后在哪里栖身呢?”
这时,湘江的风更大浪更高,船只纯粹无法航行了。当时秦始皇随员并不介意,但当地百姓都悄言:“这是湘山神发怒了,皇帝他们不定会遭什么报应呢?”
因湘江无法行船,秦始皇让取道南郡,尔后,再经过武关回到了咸阳。
这是秦始皇东巡归来第一次设朝,上卿蒙毅第一个出班奏曰:“皇上,而今天下已定,郡县已分,秦国的政治经济,已经踏上了正常的轨道。陛下曾有言,说自己是始皇帝,往后的大秦基业,是二世、三世、四世、五世……以至无穷无尽,要世世代代相传下去。因此,立嗣之事再不应拖延,这是秦国江山社稷后继有人的大事,望陛下及早考虑决定!”
许多大臣,见上卿蒙毅说得入情入理,都附和蒙毅的意见,主张尽快立嗣。只有赵高等少数几个人,他们闭着嘴没有吭声。
始皇说:“立太子的事,朕也曾考虑过,但朕有二十几个儿子,不知该立谁合适?因而迟迟未决。”
其实,他这只不过是推脱的话罢了。他自己也认为,诸子之中,立扶苏为嗣最为合适。扶苏是长子,且聪明仁孝,在群臣中颇有威信,只是,扶苏常直言相谏,在他面前,不顾轻重,有时直弄得他下不了台。
所以,他一直不大喜欢扶苏,想把立嗣之事拖一拖再说。蒙毅当然揣摩不到始皇的心思,他说:“自古以来,立长为嗣,已成定规。
而今,陛下长子扶苏已经长成,在他二十几个兄弟当中,数扶苏最有才德,他貌有帝王之相,胸有过人之才,英武贤孝,聪明宽厚,不可多得,立他为太子,将是万民之福,国家之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