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引子1 (2/2)

,事无巨细。无不尽力,不敢怠慢。不敢荒废,远方近处。偏僻隐蔽,都要做到,严肃庄重。正直志厚,事业有恒。皇帝恩德,安抚四方。除乱去害,兴利致福。依照时令,节制劳役。各业繁荣,不断增值。百姓安宁,不用甲兵。六亲相护,终无盗贼。欢欣受教,都懂法制。天地四方,皇帝立疆。西过流沙,南到北户,东包东海,北过大夏。足迹罕至,无不臣服。功盖五帝,恩及牛马。人人受德,个个安居。

秦王兼并天下,立名为皇帝,安抚东疆,到达琅玡。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随从,在海上参与评议皇帝功德。都说,古代帝王,管辖土地方圆不过千里,诸侯分封,无有止息,还刻金石,自为铭记。古代五帝三王,知识教育,各不相同,法令制度,也不昌明,借威鬼神,欺骗远方,名实不符,故不久长,其身未死,诸侯背叛,法令不行。当今皇帝,统一全国,分为郡县,天下和平。宗庙昭明,体现道义,实行德政,皇帝尊号,名实完备。群臣齐颂,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作为表率,树为典范。

到了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的春天,始皇又想起了前两次巡游的乐趣,便下令再次东巡。

出巡队伍一经出动,但见旌旗蔽日,甲乘如云,仪仗队骑马举旗前导,始皇乘着华丽的马车随后,背后簇拥着陪同官员、嫔妃宫女以及大群卫队。始皇轻轻挑开华丽的绣帘,但见晴天万里,一望无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顿有一种君临天下之感。

几天后,始皇一行来到了阳武县的博浪沙。这儿一马平川,风景独好,真个土地肥沃,春色遍野,杏黄桃红,花红草绿,清流潺潺,杨柳依依……行人早已回避,马车缓缓而行,秦始皇不禁陷入了如醉如痴的境界之中。可是,晴天响起了霹雳……天空中,一个黑沉沉的东西突然向秦始皇的马车飞来……辕马吃得一惊,猛地往起一跳,惊得稍马往前一阵猛跑,车便飞出去几丈远。后面副车驶得前来,正赶上那空中飞来之物,只听得“咔嚓”一声,车辕已断为两截……整个队伍,一时惊住,众人都不知所措。

始皇听到巨响,脸色骤变,知道有人行刺,狂叫“抓刺客,快抓刺客!”

“轰”地一下,卫队赶紧出动,四处飞奔搜索,但除了见得副车上那个大铁椎外,哪有刺客的踪影?卫士们一见,全都垂头丧气,纷纷返回来禀报。

始皇厉声问:“刺客呢?刺客抓住了没有?”

侍从官垂头丧气地说:“到处都搜遍了,却没见刺客的人影。”

始皇龙颜大怒,吼道:“笨蛋,你们全都是笨蛋!眼睁睁地让刺客钻了空子,却又让他们都跑掉了。”

几位贴身侍卫跪了下来,说:“我们该死,真该死!”

“既然该死,那你们还活着干什么?”始皇怒气不息地吼叫着。怒吼声中,这几名贴身卫士,全被人擒下杀掉了。

始皇又大叫:“传令郡县官吏,大搜十天,一定要将刺客捉拿归案!”传令官飞马而去。

十天过去了,凶手依然没有抓到,秦始皇也无可奈何。

尽管有刺客骚扰的阴影,好在始皇无损无伤,阴影很快便滑了过去。始皇又提议,登上之罘,再行立碑。于是,他们一行人浩浩荡荡,一直登临之罘。在这里,他们立了一通石碑,碑文为:

二十九年,时在仲春,阳和之气,方始升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观览大海。随从诸臣,赞美此行,推原伟业,追颂创始。伟大圣君,创立治道,制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施以光明,赐以文德,阐明义理。六国之君,奸邪乖僻,贪暴无厌,虐杀不止。皇帝之心,哀怜民众,于是发动,讨伐之师。奋扬武德。仗义诛讨,守信而行,威风光烈,四方普达,无不臣服。消灭强暴,拯救百姓,遍安四方。普施明法,治理天下,永为法则。伟大啊!环宇之内,赤县之中,顺承圣意。群臣齐颂,始皇功德,请刻于石,表率流传,永为典范。

在东观,他们又立了这样一通石碑,碑文为:

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视察远方。到达海滨,登上之罘,欣赏朝阳。眺望所及,广阔绚丽。随从臣子,都在思念,推究治道,十分明显。圣法初兴,清理国内,外诛强暴。军威普扬,震动四方,擒灭六王。统一天下,灾害绝灭,永息战争。皇帝明德,治理天下,视听不懈。创立大义,设置器物,完备周到,标记明显。臣下职司,各遵本分,各知所待,事无嫌疑。百姓改俗,远近成风,统一法度,虽到老年,绝少罪尤。经常职事,既已确定,子孙继业,永承圣治。群臣赞美,皇帝至德,敬颂圣明,伟大功业,请求刻石,立于之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