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程昱朝曹修一摆手,微微一笑。
“仲德公请!”曹修也是一摆手,随即大大方方的坐了下来。
荀攸捻须微笑,目光平静如水,心中却是心思百转。
曹家?
荀攸沉默了片刻,问道:“不知阁下姓氏名谁,可与陈留曹参有何关系?”
曹参,初仕秦朝,起家沛县狱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参加沛县起兵。身经百战,反秦灭楚,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定都长安后,论功行赏,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出任齐国丞相,辅佐齐王刘肥。汉惠帝即位,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曹参去世,谥号为懿。
曹修略微思索,笑道:“荀公,曹将军正是不才祖上!”
曹修话音一落,顿时,场中的气氛为之一滞。
当初那个年代,有个什么高风亮节?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无论是文臣武将的最终目标,要不然,颍川书院绝对不会如此出名。
如果仅仅是一堆穷酸腐儒,我相信那些所谓的明主也不会单单为此去寻找他们。
但是,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想法。
荀攸双手搭在腿上,右手中指轻轻的敲打着大腿,眼中露出凝重之色。
程昱闻言,眼中精光闪烁,伸手抚摸着颌下的美须髯,微微颔首。
荀彧的脸色却是突然一变,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如果说大汉朝最后一个忠臣是谁,那必定是他了,而所谓的曹参之后,也就是曹操祖上的三代人,曹腾曹嵩,正是阉人,也就是宦官,而天下局势,宦官之罪责怕是人人皆知,连带着恨屋及乌,曹修也算是被荀老爷子直接一个嗤之以鼻。
郭嘉正在喝酒,听见曹修的解释,砰的一下将手中的酒壶搁在桌上,拍掌笑道:“好,好,好一曹参之后,今汉室旁落,朝纲不振,诸侯并起,然则这时候正需要一个开国神将再次出马,扫清四宇,整饬天下,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郭嘉的话慷慨激昂,令人震动。
但是郭嘉说到最后的时候,目光有意无意的瞥了荀彧一眼,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作为荀彧的好友,郭嘉自然知道荀彧一心忠于汉室,因此才叹了一口气,没有把话说清楚。扫清四宇,到底是为刘氏子孙扫清四宇?还是裹挟着天下大势,定万世基业,立不世功勋?这些话郭嘉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荀攸闻言,笑道:“阁下之言,刚猛精进,勇于进取,当为我辈之典范!”
程昱抚须微笑,没有接着曹修的话题,而是自顾自的说道:“今黄巾霍乱天下,而某却觉得这群人物不过是土鸡瓦狗尔!反而是借着此势!天下逐鹿,九鼎易主已是定局!唯三人入得眼,曹操,曹孟德!袁绍,袁本初!袁术,袁公路!这三人得天下大势,他日定位一方枭雄。”
程昱说话斩钉截铁,语气中有一种不容反对的意韵。
说完,程昱不捉痕迹的瞟了曹修一眼。
曹操,他的兄长,新上任的西园八校尉之一,别看现在仅仅是一个校尉,日后必是封疆大吏!
而兄弟移墙之事古有发生,两匹骏马,如果向相反的方向奔驰,那么无论其在优秀,分裂也是早晚之事。
在座的五人当中,程昱最年长,年近五旬;其次荀攸,年近三旬;其次是荀攸、曹修、郭嘉,程昱说话了将话题转变开来,荀攸几人纷纷露出思索之色。
曹修是知道历史的,自然明白程昱说得半对半错。
曹操、袁术、袁绍一方枭雄是对的,然而这三人分得天下大势却是错的。
想了想,曹修问道:“敢问仲德公,为何、袁术、袁绍得天下大势,这天下诸侯何其多也,似幽州公孙瓒,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荆州刘表……这些人都是一方雄杰,为什么不可能分得天下?再说袁术,因畏惧董卓势大,如今流落南阳,似丧家之犬四处乱窜,最近又听说袁术麾下大将纪灵攻打汝南,却被盘踞在汝南的黄巾贼杀死,如此人物,岂能分得天下大势?”
程昱笑着追问道:“曹操可是你只大兄?他的本事你可曾知?为何话语之中没有他?”
果然,曹修的身份瞬间被识破。
曹修闻言索性也是不装了:“我之大兄!当世雄才,听闻许劭曾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此人物,岂不是板上钉钉之人,何必再说?”
程昱摇头道:“看来子衿却是当局者迷了。”
“哦,这是为何?”曹修急忙问道。
程昱目光看向荀攸道:“公达,你出身荀家,更了解世家大族,给为先讲讲曹操身后的实力。”
荀攸点点头,笑道:“这曹操不仅是自身能力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