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21章 今日杀建奴四百人至此,来日必杀尽胡虏 (2/2)

但是他不了解百姓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崇祯的爱民只有口号,没有实际行动,甚至一次次的加征粮饷,导致农民起义越演越烈。

这也是为什么闯王能如此顺利攻入京城原因,说白了,这就是失去了民心。

如果崇祯此时幡然醒悟,开始真正的爱民惜民,那这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

下一次再遇到崇祯,那战局绝不会像是今天这个顺利。

看到李岩如此坚决,刘芳亮却是迟疑道:

“刘李二人向我们询问意见,恐怕是已经起了畏战之心。若是强行让他们追击,我怕到时候会适得其反。”

“崇祯之事,事关重大。芳亮兄也看到了崇祯已经今非昔比,一旦让他回到南京,整合朝廷,到时恐怕会是咱们的劲敌。芳亮兄难道人心让咱们的弟兄白白的死在沙场之上吗?”李岩却是不为所动,继续劝解道。

刘芳亮被李岩说动了,珍重的对着传令兵道:

“命令刘李二人,全速追击,绝不可使崇祯渡过黄河。同时让他们一定要稳重小心,不可中了对方奸计。”

“是”传令兵领命而去。

而那两名俘虏则是被刘芳亮下令斩了,临阵脱逃,哪怕是在闯军也是斩立决。

...

运河河畔,羊肠小道处。

老朱命人在此扎营。

“李凤祥已经走了。”张世泽在老朱旁边汇报着。

自从沿着运河南下之时,只收集到一个小小的船只,只够几人乘坐。

李若琏拼命建议皇上赶紧上船,沿着运河快速南下,只要抵达淮安地界就算安全了。

流贼没有水军,必然追赶不及。

但是老朱断然拒绝,他这个时候绝对不能离开军队,这是以后自己重新崛起的根基。

相反,他让李凤祥带着全部伤兵立刻上船,沿运河先回南京,通知南方军队向北勤王。

这些伤兵再也不能在马背上颠簸了,要不然所有伤员都会死。

王承恩背上的伤情也已经快要恶化了,只有顺河而下,才有可能活着活到南方。

老朱让李凤祥上船,带着王承恩以及十几名锦衣卫,告诉他们在南京汇合。

虽然京城已经沦陷,但是运河周边的城市,依然是尊奉大明。

只要一路上银子到位,再加上锦衣卫的招牌,想必他们也能顺利到达南京。

老朱不能放弃好不容易积攒的军中威望,如果他此时也上船,只怕之前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威望会荡然无存。

深知军权重要性的老朱,哪怕处境再艰难,他也不会放弃兵权的。

“希望他们能顺利抵达南京,在那里与我们汇合。”老朱轻声说道。

“皇上,您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南下的。现在咱们所处的位置,随时可能会被流贼派兵追上。”李若琏在旁边懊恼道。

他觉得皇上不应该冒险,江山社稷均系于皇上一人,如果他出什么意外,那大明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老朱轻轻摇了摇头:

“我不会放弃我的将士,独自逃跑的。”

李若琏看到皇上主意已定,也就不再多劝,只是在那里唉声叹气。

“皇上,现在咱们已经逃出京城,不知接下来有何布置?能否告知我等,也让我们有个准备。”张世泽则是对于皇上有如此气概十分佩服。

但是就连他对于以后的路也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你们觉得咱大明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老朱没有回答张世泽,反而大声向面前几人问道。

高文采三人面面相觑,不敢说话。

老朱看到三人的顾虑,哂笑一声,自问自答道:

“因为失去了民心。”

“咱刚愎自用,而又志大才疏,急功近利,没有体验过民间困苦,所以不知道民生艰难。”

“盲目信任文臣,致使百姓交的税银年年递增。”

“百姓水深火热,再加上连年大旱,河南陕西颗粒无收,百姓已经难以度日。”

“但是饷银还在增加,终于导致流贼做大,利用花言巧语,骗取民心,从而夺取了大明的江山。”

“咱说的对还是不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