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傍晚。
金陵,奉天殿外。
一名风烛残年的老人正躺在雕刻着盘龙的躺椅上。
双目微眯,满脸皱纹,嘴角挂着浅笑,仿佛在享受着落日的余晖。
这人正是二百七十六年大明帝国的缔造者,明太祖朱元璋。
他的周围则是一大群太监,小心翼翼的在旁边侍立着。
残阳如血,将天边的云彩已经完全染成了红色。
夕阳逐渐西沉,仿佛下一刻就要坠入栖霞山下。
“嘶...太阳,太阳呢?”朱元璋吸了一口冷气,布满皱纹的脸上显露出痛苦之色,如今的他已是重病缠身。
“启禀皇上,太阳...太阳就要落山了。”听到皇上的问话,伺候在旁的老太监结结巴巴的回话。
听到此话,朱元璋的眼睛猛然张开,身子瞬间坐的笔直,瞪大着眼睛看着天边。
豁然回头,神色严肃的下旨道:
“让太阳站下。”
可是朱元璋这道霸气的旨意却把周围的太监都给吓傻了,竟无一人回话。
“咱让太阳站下!让它站下!!!”没有得到回应的朱元璋,仿佛受到了挑衅,大声怒吼道。
这一刻的他声若洪钟,双目怒睁,须发皆张,仿佛就是一头发怒的雄狮,哪里还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
这个时候旁边的老太监终于反应过来,大声说道:
“皇上有旨,令太阳站下!!”
旨意被一层层传达下去,直至栖霞山上。
不久以后,一名太监前来禀报:“禀皇上,太阳乖乖地站下了。”
“站哪了?”
“站栖霞山上,不动了。”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神色渐渐恢复平静,轻声呢喃道:
“好啊!日出紫金,日落栖霞!”
“咱还没死呢?太阳怎么能落山呢?”
“允炆还太稚嫩,不知能否掌控这庞大的帝国?”
“北方还有瓦剌、鞑靼,不知道老四小十七能不能顶住?”
“朕的百姓还未富足,朕怎么能就这么死了呢?”
“朕还不能死,朕还要再看看二百年后的大明!”
是夜,朱元璋在遗憾中溘然长逝,葬于南京紫金山下,庙号太祖,享年七十一岁。
当夜雷声大作,一道闪电划过长空,从南向北而去。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午夜子时。
京城,紫禁城外万岁山上。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打到了北京城下,只用了一天就攻破了京城外城,正日夜不缀,攻打内城九门。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大明岂有弃国而逃的天子?”崇祯皇帝在出城无望之时,不愿意被俘虏,选择以死殉国。
王承恩看到崇祯皇帝的死志已决,心下悲戚,竟是直接呜呜哭了起来。
崇祯皇帝不再多说,轻轻低下头,把头上的冠冕取下。
冠冕下的头发瞬间披散了下来,覆盖到自己脸上。
王承恩看到崇祯皇帝的头发变得散乱,哽咽道:
“让奴才...为皇上...再梳一梳头发吧?”
崇祯皇帝却是拒绝道:
“且让头发遮住朕的面目好了,朕无颜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
而后转身走向身后的海棠树,将腰间的系带解开,在树杈上将绳子系好,在脚下垫了两块青砖。
崇祯皇帝最后留恋的看了一眼这京城的万家灯火,缓缓地将头伸进了绳套中后。
王承恩此时已经泣不成声,朝着崇祯皇帝下跪,手中捧着崇祯皇帝的冠冕,大声哭喊道: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恭送大明皇帝...上路!!!”
正在这时,平地起惊雷,突然一道闪电自南方划过,照亮了整个大明的夜空。
而原本紧闭双目,准备自尽的崇祯皇帝却猛然睁开双眼,口中喃喃道:
“这里是哪里?”
老朱的眼神充满了迷茫,上一刻他还记得正躺在御床上,病入膏肓,生命垂危,奄奄一息。
可是现在周边既没有雕梁画栋,也没有金纱帷幔。
只有一棵歪脖子树,和一条...已经悬在自己脖子上黄绳.
老朱赶忙把头从绳索上退出,跳下青砖,怒气冲冲的环视周围,他倒要看看是谁胆敢谋害自己。
这个时候,老朱才发现自己的身子竟然好了,再也没有那种老迈、重病缠身的感觉。
等到看了一圈终于是发现了旁边跪着的老太监。
还未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