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要致公仁于死地,所以我把它烧了。”
“你——嗐!”曹操气极道:“我知道你是效仿我官渡之战时,百官通信袁绍后我的作法。但那时正是朝廷用人之际,而且法不责众。这封信很重要,不经我看,你就擅自主张烧了?”
“公仁此案惹了众怒。天子百官都不饶他,丞相您又不在,我顶着压力烧信的。我知道烧信并不代表无罪,但至少让大家知道:主公的人不能动。”
“嗯,你站在我的立场,这本没有错。但是,其它事我能忍,唯独这一件不能忍!”
曹三、许禇肃立无语。
曹操沉默一段,又不甘心地对曹三道:“那信上的字迹当真是袁尚的?你们见过袁尚的字迹吗?”
曹三道:“看过。宫廷藏有袁尚亲笔的资料。天子、令君、执金吾都看过。说是一个人的笔迹。后来我回书房,再找袁尚的笔迹对过,确实是一个人的笔迹。”
“写的内容是什么?”
信很长,曹三只能讲大概意思。如:袁尚自谦晚辈,问候董公康健;依公之谋于乌桓与蹋顿结盟,希望再夺回故土之类的等等。
曹操听得懵了。
因为,
北征乌桓,董昭正是随军谋士。
打乌桓打得很艰难,曹操还差点丢了命。
难道是董昭故意使坏?
想想又不对。
如果不是董昭建议建平虏、泉州二渠,解决运粮问题,
他们的尸骨早就留在乌桓了。
他沉思良久,久久得不出答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