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天下之言当归墨
“孙叔,你觉得公子鸢说的是什么意思?”
“哼哼,无非就是在给我们墨家画饼,想借力罢了。心向墨家没错,骨子里却是名家,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变,不堪大用。”
“但确实很合我们的胃口不是吗?要是我祝祖父听见他的言论,一定会非常高兴。”
“只是没有人能保证他是真的想将此付诸于实际,天下之言当归墨,我还是第一次从别人口中听到。”
“而且明显的是,他不会和我们交底。”
“这些都是算不上什么问题,只要他敢当着天下人的面说出那句话,其他学派一定会把他当做仇寇,也就没得选了。”
易牧先是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
“不对,不对。”
“我觉得他没这么简单,怎么说呢,可能是他过于自信了吧,不太符合他一个质子的身份。还有,他居然还在秦岭藏了一支那么精锐的部队,身边又不乏高手。”
“我看也是,他敢将风平放到秦岭,就说明自己身边起码还要有跟其相差无几的力量保卫自己。”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没错,”易牧双眼骤然一亮,“还有那晋国制式的武器甲胄,想那么大批量的弄到,就说明在洛阳一定有个职权不小的人在暗中帮他。”
话音刚落。
两人对视一眼,”嘶~”,双双倒吸冷气。
可以肯定的是,秦鸢绝不应该只是暗中训练了一千人。
在战场上,绝对不会有哪个将军希望自己遇到这种敌人。就算他手中的人多也没用,如今各国的兵基本上是战时才征召起来的,平时自然是该干嘛干嘛。
一群天天抡锄头的人,还骨瘦如材,跟这群个个养的膘肥体壮的精锐士兵硬悍,怎么看胜算都很小。
想当年的晋战卒就是这样,不务农业,终日苦练战阵。
其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函谷关之战,以五万人在函谷关前迎战五十万秦军,最后大胜而归。
秦军丢下满山谷的尸体,狼狈逃窜,晋战卒苦战一天仍有余力衔尾追击,一举攻入秦国腹地,国君都差点被俘虏。
此战天下侧目,也使得晋王被称为中兴之主。
这么强的军队,训练出来要花多少钱暂且不论,让谁统领就是一个大问题。
他们要是在国家腹地反叛了,何人可制?
所以秦鸢暗中训练翻版的晋战卒很难让人不震惊。其他的国家君主不是不懂这种精锐军队很强的道理,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同样让人头疼。
尤其是秦鸢也就比他大个几岁的样子,还被困在洛阳,生活轨迹基本上在晋王的掌控之下。
就这样,还能搞出这么大的名堂,简直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真是好手段啊!要不是撞到了他身上,不然我这辈子都不想和这种人扯上关系。”
“就目前来说,他应该是准备谋取秦国国君之位,但是我还是想不明白,我墨家能帮到他什么?列国之间,我们在秦国的势力应该是最小的了吧。”
“还有他为什么对自己能成为秦君如此笃定?他又该怎么离开洛阳?”
“算了,跟不上这种人的思路,成天脑子里就想着打打杀杀。不过他的日子过的真是舒坦,不是一般的会享受啊,完全没有一个做质子的觉悟。”
“易牧!这不是我们墨者应该追求的。”
“知道了,知道了。时候也不早了,赶紧洗洗睡吧。”
言毕,就逃离了这件乌漆麻黑的房间。
易牧觉得跟他争吵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现状,还不如接着思考今天见到的那个奇物。
目前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一些思路了,一旦成功,不知道要造福天下多少人。
心中下定决心,明天他一定要去问问秦鸢,不然他会寝食难安的。
他甚至觉得秦鸢那里对这几样东西怎么利用早已有了腹稿,可以很明显的的看出来,秦鸢不是那种会做无用功的人。
作为一个精通此道的人,深知创造出这样成熟的东西需要耗费多大的心血。
那一样事务不是经过了长期的使用,不断的改进,才慢慢的可堪大用。
作为一个墨者,在家庭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下,从小他就有那种造福天下百姓的情怀。
但是他选择的方向和他的祖辈不太一样,就拿他的祖父来说,就是打算通过得到国君的赏识,从而推行墨家的治国理念。
这在易牧看来是很不现实的,别的不论,他们墨家的理念,就天然站在权贵的对立面。权贵恨不得榨干黔首的每一滴血,怎么会去倡导这种自毁根基的政策。
所以,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