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一支反贼占了濠州城的消息,不仅传到了庐州府知府的耳中,还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皇帝非常不高兴,没二话,立刻勒令地方把反贼绞杀,把濠州城夺回来。
圣旨来到庐州府的时候,军队这才刚刚慢腾腾的来到濠州的地界。
询问了一下乡亲,却是他们也不知道那些反贼去了哪里,只知道是去了西北方向。
一时间,军队的千户顿时深表遗憾,而下面的百户却有些高兴,好歹,自己这些老弱病残,没必要送上去当炮灰了。
一支能够打下县城的反贼,自己这些士卒能够打得过否,他们也没有底,别的不说,行军都要那么久,真打起来他们心里也没有底。
“也就是说,如今濠州城还是大元的?”
“听说县令躲在阴沟里面三天,避开了贼人的搜索,三天后带着忠心的青壮,硬生生把濠州城又给夺了回来。对了,听说请功的文书都给送出去了!”
老乡不敢隐瞒,把自己听说的情况说了出去。
“该死的,这不就是说,我们这次白来了?”
千户真的很不爽。
难得,打算趁机去濠州城捞上一笔的,反正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推到反贼的头上。
“大人,早些时候路过的那个村子,似乎也有不少青壮,最重要的是,属下发现几家娘子长得还蛮水灵的。”
这个时候,千户的小舅子立刻上前低声说了句。
“很好,全军听令,随我去剿匪!”千户点了点头,立刻下达命令。
不管如何,这次出兵,总不能一点缴获都没有!反正在这个时期,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
杀良冒功,在元末还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这位完全看透了元朝末期的现状,果断拥兵自重。
杀良冒功在他的眼里,却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卫所大军出征,一开始是本着去濠州城捞一笔的念头,这才有了动力。
否则别说攻打濠州城,只怕磨蹭到贼人把濠州城化为一片焦地,也未必能够开拔到濠州城境内。
如今眼看濠州城已经先他们一步回到了大元的手中,再用剿匪为借口去濠州城里面捞一笔显然不真实。
但是若是此次出兵却是一点收获都没有,也不好意思向上面的人交代,故而杀几个村民,假冒反贼献上去作为功绩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既然开拔了,那自然也要有点外快收入才行,否则说不过去。
故而原本以顺民著称,死活不肯当反贼的清水村,如今却不知道自己遭到了一场兵灾。
税赋他们已经交了,清河村有一条清河,这里的鱼虾螃蟹,多少可以充饥,再加上山里面的野菜猎物什么的,凑合着过一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明年的赋税,既然濠州城闹了反贼,想来为了安抚地方,明年的赋税应该会减免吧?
哪怕是虚无缥缈的奢望也好,清河村的百姓只想当一个顺民。
村里大概有五十多个青壮,年轻的女子还有二十多个。
年纪最小的不过八岁,大的也不过三十岁。
年纪老的已经没多少了,在这样的年景,老人往往都会选择走进深山,免得当家人的负累。
对这样的情况,村民除了无奈,也没有办法,毕竟粮食的问题的确是非常紧张。
都说农民有三宝:近地、丑妻和破棉袄。
近地,可以多干些活,这样才能保证收得更多的粮食。
破棉袄虽然破,好歹可以御寒,对于衣不遮体的百姓来说,有件破棉袄穿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至于丑妻就更容易了解,且不说丑妻容易娶,只说养在家里也不容易被人惦记,尤其是权力者。
一旦他们插手,自己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与其妻子便宜了别人,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漂亮的女子。
农民三宝,可以说是百姓的悲哀,也是百姓的无奈。
而清河村有点糟糕了,年轻的女子里面,十多个都是有点姿色的,也就是不是所谓的丑妻。
甚至其中一两个,姿色还可以,勉强可以进入中上级别。
不管婚嫁与否,只怕她们的家人很难安生了。
本来就战战兢兢地的过日子,却不想今天刚刚出门耕种,却是有一支大元的军队闯入了村子。
本想着既然是大元的军队,那么最多是来勒索点钱粮的。
妻儿第一时间已经让她们进入屋子里面不要外出,军爷们则是由新的村长来接待。
然而出乎预料的是,这些军爷二话不说,拿起手中的武器,就开始朝着他们发动了攻击。
没有给他们任何心理准备,只是当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