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四十三章 让老师傅出山 (1/2)

由于做到了产销一体化,沈坚强以及他的蔷薇酒吧,

就再也没有遇到过永威酒的供货甚至质量问题。

消费者们也都渐渐恢复了对永威酒,甚至是对沈坚强的信任。

可就算卖的再好,市场占有率再高,整个保成市的总体消费能力就摆在那里,

撑破天也只能局限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偶尔上下波动。

和永威酒面临同样瓶颈困局的,就是在另一个地方畅销的强威酒,

这两样酒在各自的市场都已经趋近饱和,

所以摆在沈坚强面前的问题,又再次出现了。

如何能突破这样的局面,让酒厂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呢?

沈坚强看着眼前异常忙碌的生产线,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由于当初建厂的时候,他给永强酒厂定的目标就非常高,

因此厂房建设面积也很大,引进更多生产线的话,产能势必远远超过了永威酒的正常需求。

而这一部分富余的地方,是否可以用来生产别的酒种呢?

就这样,开发面向全国市场的新品酒的想法,在沈坚强的脑海中应运而生。

不过,面临的问题同样在于地域差异,

在南方销量好的酒是否会被北方的顾客群体接受,

为此沈坚强打算测试一番,特意对外发出告示,

宣称永威酒广招北方地区的独家代理经销商。

由于永威酒在保成当地的知名度非常高,很多从北方过来出差的商人。

应酬的时候也都会将蔷薇酒吧作为首选之地,自然而然对永威酒也再熟悉不过。

告示发出后,不到短短一天时间,这些出差的商人纷纷联系上了沈坚强,

试图抢先获得他们所在城市的独家代理权。

如果测试结果好的话,那他也就不用再费力气去针对北方市场专门开发新品酒,

这也会给他省下不少时间、精力和彩礼。

就此,以永威酒为主,强威酒为辅,两种酒正式进军到北方市场,

面临着气候、地理、消费能力、顾客喜好等各方面的考验。

而坐镇永强酒厂的沈坚强,也时刻关注着北方市场的销售情况,

及时根据销量调整生产线,对应订单数额相应的增减产量。

从那些代理商发送过来的销售数据判断,这两种酒和他料想的一样,

并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认可,但也足以在北方市场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

只是相比于保成和永成两个主战场,简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天差地别,

究竟要不要重新开发针对北方市场的新品酒?

还是就在现有的基础上,稍加改良呢?

沈坚强一下没有了主意,思考了许久之后,

他还是决定选择前面一种方式,继续采用激进打法,

就算最后输得遍体鳞伤,

至少也有自己在保成市的基础,光靠吃老本也不会让酒厂一下陷入危险的境地,

但要是成功开辟了北方市场,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那样的成就感绝对比加以改良这种保守的做法,更鼓舞人心。

于是,沈坚强果断收回了两种酒在北方地区的销售代理权,

当然并不是就此中止了代理合作,等今后永强酒厂开发出了新品酒之后,

他们依然会是新品酒在北方市场的合作代理商。

此时的他也变得更加慎重,虚心参考了老酒厂厂长的建议,

去北方请专门的酿酒大师来帮他研发,而甄选的标准就在于,

这些酿酒师是否有开发过曾广受北方消费者群体喜欢的品牌酒,

至于为什么是曾经,而不是现在受欢迎的,

原因就在于,如果贸然去请这样的酿酒师,无异于当着人家酒厂的面挖墙脚,甚至说是抢生意。

就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仔细地调查研究和走访之后,

沈坚强成功相中了一位年过花甲,擅长古法酿造工艺的酿酒师,

年轻的时候也算是硕果累累,成绩傲人,

但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当初由他研发的那些酒,

也就瞬间被市场淘汰,几近销声匿迹,偶尔在一些小商店还能看到有卖。

而这位老师傅,之所以没有再继续研发新品。

一方面是因为年纪大了,精力有些跟不上;

另一方面也在,淘汰掉他的,恰恰就是他的徒弟。

两人也曾有过一段恩怨纠葛,因为老人始终坚持古法酿制,而徒弟正好又是现代工艺的热烈追捧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