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将自己的杯中酒一饮而尽,稍微缓解了自己心中的震惊之情。
他回了回神,对着苏牧说道:
“苏老弟,你这话,俺是不信的。”
“俺可是知道,燕王对大明可是忠心耿耿,怎么可能造反?”
“绝对不可能!”
朱棣强调了一句。
苏牧摆了摆手,笑着开口说道:
“呵呵,朱大哥你一直经商,对于这朝堂之事,可能不太关注。”
“你既不了解皇太孙,也不了解燕王。”
“你要是知道皇太孙是什么样的人,燕王又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说当今陛下驾崩之后,燕王必反了。”
“你说啥?俺不了解燕王?俺不了解俺自己?那你倒是说说,在你眼里,俺是啥样的人?你凭啥说俺一定会造反?”朱棣有点急了,差点脱口而出对苏牧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朱棣正迫不及待想继续听听苏牧接下来的高见,却见苏牧停止了这个话题,反而端起自己的酒杯,对着朱棣说道:
“来,朱大哥,别光顾着说话,咱们再喝一杯。”
朱棣耐着性子跟苏牧喝了一杯,然后快速开口问道:
“苏老弟,你这说话,别说一半啊!”
“你倒是给俺好好说说其中的门道,这囤积粮草,可是需要大量的钱财,你不给俺说透,俺也不敢干啊!”
朱棣就着苏牧先前给他的建议,找了一个理由。
苏牧想了想,觉得也是。
他放下了手中酒杯,很认真地对着朱棣说道:
“朱大哥,难得我们这么投缘,那今日我就给你好好说道说道。”
“你觉得当今的皇太孙朱允炆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牧看着朱棣,开口问道。
“这俺哪里知道,不过外面的许多百姓都说,当今皇太孙是一个忠孝仁厚之人。”朱棣应付着回答道,这确实也是外面对于皇太孙朱允炆的普遍评价。
当然,从朱棣的内心真实想法来说,他对朱允炆自然不是这个看法。
对于自己的这个侄子,朱棣不太看得上。
一个天天跟那群眼高手低的文官混在一起,满口仁义道德的软弱小子,能有什么大出息?
也就是命好,才被他爹朱元璋立为了皇太孙。
“仁厚?”
听完朱棣的回答,苏牧嗤笑一声,眼露讥讽之情。
朱允炆继位才几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废黜流放了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等他的五个亲叔叔,并逼得他的十二叔湘王自焚身亡,还给湘王定了一恶谥为“戾”。
这样的人,也算是仁厚?
苏牧摇了摇头,对着朱棣说道:
“所谓仁厚,不过是朱允炆对外营造出来的假象而已。”
“此人其实是一个腹黑无能之人,我敢断言,此人继位之后,要做第一件事,便是削藩!”
听到“削藩”二字,朱棣完全惊呆了!
朱允炆会削藩?朱棣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削藩?这应该不可能吧?藩王帮大明镇守一方,这是当今陛下亲自定下的国策家训,皇太孙敢违背?他有这么大的胆子?”朱棣难以置信地问道。
这话不假,朱元璋确实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了藩王制度。
而且朱棣还知道,对于藩王制度,朱元璋是容不得任何人质疑的!
当初一个名为叶伯巨的大臣给朱元璋上书,言称大明“分封过侈,日后恐有尾大不掉之势”,结果此人被朱元璋以“离间皇帝父子骨肉之情”的罪名,将其处死并满门抄斩!
所以,朱棣不相信朱允炆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违背祖训,动削藩的念头。
听到朱棣的疑问,苏牧反问道:
“届时当今陛下驾崩,朱允炆继位,他皇权在手,他为什么不敢?”
“这……”朱棣哑然无语。
很快,朱棣又接着问道:
“可皇太孙为什么要这么做?”
苏牧饮了一口酒,然后淡淡地回道:
“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藩王们坐镇一方,权力巨大,朱允炆必然放心不下。”
“而朱允炆的妻族与母族,都没什么大背景,他自己又威望不足,所以他继位之后,必然会选择削藩来加强中央集权,快速建立自己的权威。”
“除此以外,朱允炆的背后支持者实际上是文官集团,这些人对藩王分封制早就心怀不满。一直想从藩王手中夺回权力,回到有宋一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因此,这些人也从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